返回

乱明者皇太子

关灯
护眼
第441章 盐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441章 盐政

民以食为天!

这条法则古今通用!

既然有食在先,那么肯定就有“与食俱进”之物!

而此物就是盐!

人无盐,则无力。

所以,盐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自春秋管仲起,历代盐政几经变迁,但万变不离其宗,盐政税收始终都是朝廷的赋税重地,高的时候,一年的盐税都可以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半壁收入!

但到了明代以后,盐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按照朱元璋开国时拟定的税收政策,明代一斤盐税仅为2.7文,是历朝历代以来盐税最低的朝代。

所以,即便是明代人口较之前代已经暴涨,但是这盐税方面的收入却是大大的降低,没法再与前代媲美。

本来,这也算是朱元璋让利于民的好政策。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人口的暴涨和食盐的供给,一直都是不平衡的。

明代在籍户口总数约为六千万人,所以在官府制盐的时候,也就是按照六千万人的供给生产的。

至于,为什么不多产呢?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古今制盐技术的差别和人的贪婪本性作祟。

古代制盐用的煮盐法,顾名思义就是大煮海水,蒸发海水中的水分,从而得到可以供人食用的粗盐。

而且,为了保证食盐的价格体系和供给,还特别设置了灶户,这些灶户时代传承,只能以煮盐为生,而且,还规定了他们定期要上交多少分量的食盐。

这条规定如果是从当时的实际问题出发来看,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毕竟,朝廷需要稳定的食盐供给,也需要稳定的价格体系。

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后来发生的人口与生产力不匹配的问题。

大明行至万历年间,人口爆发数倍,据后世研究明末人口大约在两亿人左右。

但是,朝廷利用的灶户生产出来的盐,还是按照六千万的人口供给生产的。

所以,这其中的问题自然也就严重了。

那么剩下一亿多人的食盐供给呢?

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私盐!

私盐的泛滥,造就了两淮盐商们的暴富,但是,这些人暴富之后,却没有再给朝廷缴纳过一文钱的盐税。

而且,就连朝廷原来额定的六千万人口用盐的盐税,他们也会通过各种借口拖欠,甚至不交。

渐渐的,大明的盐税体系也就遭到的毁灭性打击。

虽然,朝廷为了盐税能够正常收取,也发明了“开中法”“盐引”“纲法”等政策,但是,这些方式都是治标不治本,只是在原来的盐政版本上做bug补丁而已。

所以,纵观明清两代的盐税还是没有多大起色,私盐依旧猖狂!获利之人依旧还是盐商和盐商的保护伞们,与朝廷无关。

说到这里就要在吐槽一下古代低下的生产力和效率极其低下的官僚体系。

这套体系在以程朱理学为主的高压的文化压制下,在漫长的岁月之中,竟然没有一点的长进和变革。

其稳定程度都已经达到了可以禁锢整个时代的地步!

由此可见,自宋明之后,这个伟大的国度就已经失去了向前的动力。虽然,她还一直保持着相应的强势,但是,这种强势只是一种巨大的惯性罢了。

当这股惯性消失之后,追赶上来的文明,就会让现在这个依靠惯性而生存的文明明白什么叫做惨痛,什么叫做屈辱!

朱常洛就查看完大明的盐政所有资料之后,他又让魏忠贤把董其昌和刘品如叫了过来。

朱常洛看着两人,问道:“如今的盐政,你二人怎么看?”

朱常洛这话一出,董其昌和刘品如心中一阵激动。

因为,像这样的大政方针,皇太子就算是要问,也是会问内阁阁老等巨头大佬的。

现在,他居然把这个问题问到他们这里,显然是朱常洛想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如果,自己回答的够好,说不定平步青云就在眼前。

董其昌看了刘品如一眼,他没有先说话,毕竟,盐政的知识面超出了他的认识,他要先听听刘品如的话,然后自己再加工一下,这样才足够保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一杀手暗妃 举汉 刁蛮公主撞上霸道王子 修真网络时代 复仇天使恋上你 控球法师 主公我不想加班 冷魅杀手三公主 超神当铺 守护甜心之仇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