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高起潜不阴不阳的话,卢象升悲愤的问:“那么敢问高公公,不知您打算让本官带多少兵马出去呢?”
话说明朝的军事制度其实非常的诡异,原本打仗就是武将的事,可朝廷生怕武将权力过大,而派了文官去统领军队,这也就罢了,到了明朝末时期,皇帝对文官还是不怎么放心,干脆就把自己身边的太监安插到军队里了。
不过皇帝也知道这样做吃相太难看,于是美其名曰叫做监军,监军并不负责打仗的事,只是帮主帅掌管粮草和记录功劳。可是这年头连傻子都知道若是军队的粮草和记录功劳的权力没有了,统帅还有什么自主权呢,你仗打得再好也得吃饭吧,你立了再大的功劳也得让上头知道才有用吧,因此,监军虽然名义上是监军,但实际上的权力却是大了去了。
就比如说分兵这档子事,按理说怎么分兵、分多少兵那是卢象升这个主帅的权力,可实际上事情却不能这么看,粮草在高起潜手里纂着呢,你若是把兵划拉给自己多了,人家到时候不给你调拨粮草,你总不能让士卒们吃土吧,因此这才有了卢象升听到分兵后问高起潜要分给自己多少兵的话。
听了卢象升的话后,高起潜想了想才说道:“依咱家看,这里是不能再呆了,太晦气。卢都督你可以统领一万兵马向西寻求战机,咱家率领剩余的兵马尾随其后,寻求战机,你看如何啊?”
“什么,一万人?”卢象升一听就气不打一出来,现在明军的兵力虽然几经消耗,但大营里也有兵马六万有余,高起潜却让自己这个一军统帅只带领一万人马寻求战机,他一个监军却带着大部队在后头看风景,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卢象升就算是再好的涵养也忍不住要发作了,他气得涨红了脸:“高公公,本官身为期望兵马,你却让本官只带一万兵马抗击鞑子,而你却带着五万大军跟在后头,你居心何在!”
高起潜眯着眼睛笑了,“卢都督,你莫急,咱家也不是让你去送死,咱家不是还率领五万大军跟在你后头么,若是你遇到事情咱家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卢象升把头摇得如同破浪鼓一般,冉平高起潜说得莲乱坠,他也不绝不会只带着一万人出击,那不是决战,那是送死!
高起潜眼珠子一转,笑道:“那好吧,既然咱俩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咱就各自上一份奏折,请皇上来裁决吧。”
“上就上,谁怕谁!”卢象升的牛脾气也上来了,俩人各自回帐写奏章上表不提。
当天夜里,两封奏章就摆在了崇祯的面前,而崇祯看完了奏章后却是皱着眉头骂了一声该死。
原来卢象升在奏章里却是把崇祯给数落了一通,他在奏章里写道:“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日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这下让素来要面子的崇祯分外不爽,这也就罢了,末了卢象升还在奏章里要求崇祯下罪己之诏。这下可是把崇祯的心给刺痛了,在崇祯看来,国势如此,都是文武诸臣误国,他自己有什么不是?难道这十年来他不是辛辛苦苦地经营天下,总想励精图治,而大小臣工辜负了他的期望?其次最刺伤他的话是关于同满洲议和的问题。卢象升竟然在在奏疏中竟然使用“和议”二字,这是有意刺他,而且不但替已经死去的袁崇焕说话,还想阻挠今后再同满洲进行“议抚”,反对他的谋国大计。
崇祯盛怒之下,在御案上捶了一拳,一跃而起,在乾清宫中绕着柱子走来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恨恨地想:如今国事败坏至此,没有人肯助他一臂之力,反而只看见皇亲们对他顽抗,大臣们对他批评,归过于他,老百姓不断来向他“伏阙上书”,而各地文官武将们只会向他报灾,报荒,请饷,请兵,请赈!
崇祯一气之下,就坐回书案后提笔写了起来........
第二天了,崇祯的旨意到了,在这道旨意里,崇祯不但同一了高起潜的分兵计划,不过崇祯还算厚道,虽然已经气得不行,但还是把宣大的两万兵马都划给了卢象升,让他寻找战机。
“卢都督,怎么样?咱家说的不错把,皇上还是同意分兵了。”此刻的高起潜得意洋洋的模样让人恨不得一拳砸扁他的鼻子。
卢象升暗叹了口气,皇上终于还是同意分兵了,不过还好,崇祯虽然糊涂,但还是给了他两万宣大兵马,有了这些兵马不敢说杀杀敌报国,但至少自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卢象升无奈之下,只好带领杨国柱等两万宣大兵马起寨拔营,向距离京师一百里的涿州进发,因为高起潜说那里经常有清兵的小股部队出没,咱们打不过岳托的五万大军,难道还打不过那些小股清兵么。
就在卢象升起寨拔营向涿州进发的时候,庞刚也带着他的数千兵马来到了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