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宇声嘶力竭的喊着,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这人说话有些条理,似乎是个读书人,刘白羽仔细看这人,虽然肤色黝黑,但是仔细手脚不粗大,不像是是个苦出身的汉子。
刘红宇见刘白羽似乎在打量自己,猜测到了刘白羽的想法,自嘲的叹了一声:“小人读书不成,让老爷见笑了。我家本是邻县的土著,几代务农,祖上传下来几亩田地。村里有个大姓,因为宗里出了几个富户,和衙门里的书办们说得上话,在村里横行霸道。我父亲气不过,就供我读书,指望能中个功名,支撑门户不受他家的欺负。可是小人无用,一直考不上。”
大约觉得自己沦为流民实在是丢脸,他的脸也红了:“读书要用钱,家里卖去了几亩地,家用本已有些吃紧,家中的耕牛忽然死了,大家都说那是他家的人干得,只是我们一无凭据,二也没这个势力去和他打官司。父亲又气又急,生了场重病。我家读书之后哪里还有余钱的,万般无奈,一张文约把剩下的四十亩地卖了出来。本可以多卖几个钱,可是人家仗着和衙门里的书办熟悉,硬拦着其他各家大户不许买,狠狠地压了地价,拿到卖地的钱还不如平常的一半……”
“官商勾结!强买强卖!”刘白羽同情的点了点头。
“地卖了,可爹知道这事之后,更是一股火上来,说我是败家子,结果拖了几个月钱光了人也没了――”刘红宇抹着眼泪,“这还不算,谁知道他家竟会那样坏心,跟衙门里管钱粮的师爷勾手,不曾将那四亩的钱粮过户。我家地已卖出,每年夏秋两季仍得交纳钱粮。天下哪有这样不讲道理的事?”
有这样的事情?刘白羽先是很吃惊。后来一想,才知道这又是所谓田皮,田骨的戏法,其实这在明代中后期的农村是相当常见的事情,叫产去粮存:地卖掉,但是税务负担一点不少,买主反而不用缴税纳粮。往往造成农民失地之后被迫逃亡,同时国家税务大量流失。
“这些年合着朝廷的钱粮特别的重,又加什么辽饷。这可苦了我等这样的小户人家!小人找买主问为什么不将钱粮过户?文书上明明有写。他家家主说已经对衙门里管钱粮的师爷们讲过了,钱粮没有过户与他无干。小人往城里空跑了几趟,反被师爷们骂了一顿,说小人是个刁民。”
“卖出的地还要逼缴钱粮,这如何交的出?完粮的限期一到,衙役们就带着火签传票,拿着水火棍、铁链、手铐,下乡抓人,如狼似虎。一到家中,不容分说,见人就打,见锅碗就砸,将小人抓到县里去追缴钱粮,每三日一追缴,打得小人体无完肤,又要枷号示众……本是小人活不成了,幸亏当年读书的学友,有几个在县学里念书的,求了老教喻说情才算饶过一条小命。回到家中,那大户又勾结着差役,以代完了小人的税粮为名,威逼着小人,虚钱实契的把小人家的几分宅基坟基都给霸了去,可怜我家历代祖坟,都被他直接用火烧了……”说到这里刘红宇彻底勾起了回忆,他把头捣在地上,哭号不止.
“这家家主叫什么?如此欺压良民!刘红宇你说出来,老爷虽然现在不能给你做主,不过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会给你一个说法的!”刘白羽看了杨白劳和黄世仁,就觉得已经够惨了,没想到和明末的这些地主一比,黄世仁还真的不算坏人.
“多谢老爷,不过这家人做事太坏,村里人都是被他家欺压,怨气早就冲天,半年前过境了一群土匪,把他们家连杀代烧,已经是绝户了!”
刘红宇这话,其实也是半真半假的,其实还跑出了几个年幼的小孩,被村民们打死之后扔到乱葬岗埋了,这却和土匪无关了.
这算是报应?刘白羽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对着刘红宇说道:
“我看你能说会道的,也知道怎么收拢流民人心!这样吧,月钱二钱银子,吴典史抓浮浪的来的流民你先管着,人数够了送到庄子上去!干的好了还有赏的,知道了么?!”
“多谢老爷,愿意为老爷出死力!”刘红宇知道这是老爷要试用自己做管事了,不由的大喜过望,这老爷心善,人好,当了他的管事可是福气了,只是这老爷什么都好,就是太大手大脚了,自己以后有机会要劝谏一二,做一个“忠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