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孙坚破胡珍,杀华雄之后,他就已经是锐不可当了。
而周公瑾那无与伦比的士气则是来源于他在江东的连战连捷,以及赤壁大胜。
加上他本上具备的忠诚,大气,可以说性格打到了一个男人的理想状态。
用史记里面的话来说,那就是性度恢廓,折节容下,为人大方,深得人心。
嗯.还有一个雅量高致。
当年他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程普年老却为他下,作为老将的程普自然是接受不了这件事情的。
所以他被程普欺负了,或者说小小的阴了一下,丢了他的面子。
对于这种事情,他明白却不去计较,最后让主动出手的程普反倒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能用一句折服来结尾。
他能够有如此气度是因为他的兄弟是孙策,是那个锐意进取的江东孙郎,他的心中只会存在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孙家取得霸业。
最起码,也是二分天下的霸业。
至于他的大气,这个就和他的家世有关了。
为什么说周瑜和孙策的交情不容侮辱。
孙策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他爹孙坚死在了荆州,旧部投靠了袁术,自己一家被赶出了吴郡,什么都没有了,茫然四顾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而这个时候是谁帮助了他?
周公瑾!
一个对你不离不弃,哪怕在你最落魄的时候都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这种人当你朋友,你是不是觉得烧了高香了。
可如果这个人再是天下顶尖儿的豪门呢?
很多人都说,袁家很厉害,四世三公。
杨家也很厉害,好多三公。
荀家也很厉害,名士辈出。
但周家也丝毫不差,因为他的祖辈,父辈都是大汉尚书令,太尉,洛阳令等等。
这种家族注定是不起眼的,但你哪个敢说他不重要?
他和孙策是登堂拜母的关系,这怎么用通俗的话语解释呢?
过年了,他去孙策家拜年,别人是说过年好,周瑜得跪那磕一个。
当初孙策最落魄的时候,他收容了孙策一家,甚至用了极重的礼仪去迎接他,甚至在孙策去世之后作为孙家的托孤重臣,作为兵权在我的大将。
他是第一个,也是带头给孙权行臣子礼的男人。
哪怕就在前一天,孙权见了周瑜也得先交上一声哥,在孙权走上台阶的那一刻,周瑜也用了最正确,最妥当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主公。
常年身上带伤但是却对自己麾下的诸多大将多有教导。
同时面对江干的时候,也说尽了臣子该说的话语。
蒋干没有中反间计,他是真的用交情去说服周瑜,但是周瑜给他的回答非常的干脆。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这句话说完之后蒋干只是笑而不语,然后回到老曹那里就明说了。
放弃吧,周瑜你劝不动。
周瑜是一个很得人心的人,他和江东的那些老大哥们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
孙策和他登堂拜母也就罢了,他和鲁肃也是知己好友,甚至到了后面也是登堂拜母的交情。
但是周瑜和孙权不是.不过鲁肃和孙权是。
鲁肃和吕蒙也是,周瑜和吕蒙没啥太大的关系。
这么一看.嗯,鲁肃你个中央空调,好过分!
至于周公瑾那一生之中最得意的一幕,赤壁之战。
他的确是很晶灿,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
没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至于这事儿是不是孙权干的.嗯,如果《吴历》说的是真的,那么孙权没死也挺不容易的。
他那不是借箭,那是他走神划过界了。
至于玄幻无比的借东风自然也是没有了,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那种时候刮东南风,这玩意是挺难搞的。
至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是敌也是友,那就更加胡扯了。
周瑜对刘备集团没啥好感,但是也不至于厌烦,毕竟.刘备不配!
你看他的二分天下就能看出来,压根就和刘备没啥关系,他就是那种被淘汰出局的。
至于什么诸葛亮周瑜同时想出火攻计,那就更加的胡闹了。
那火攻之计是黄盖提出来的,具体怎么操作也是黄盖上的,甚至诈降还是人家黄盖全权负责。
对于这种好宝贝,周瑜可谓是心疼在乎的很,他当然不会去闲的没事儿打一顿。
那什么苦肉计的确就是戏曲了。
同样我们也要承认另一件事,那就是瘟疫。
很多任动不动就拿瘟疫说事儿。
的确,真实的赤壁之战所爆发出来的瘟疫要比演义说得更加的严重,甚至是严重的多。
可还是那句话。
曹孟德因为瘟疫横行而退兵?
嗯,或许是。
曹孟德因为瘟疫横行所以担心波及天下所以才撤兵?
你是对屠杀大户曹孟德有什么误解么?
如果曹孟德军中爆发瘟疫,他脑海里指挥出现两件事情。
其一,我不能死。
其二,怎么让敌人一起死!
仁慈?你想什么仁慈?徐州瘟疫,淮泗瘟疫,冀州瘟疫等等等等,这里面哪一个没有他曹孟德的手段在。
你要和他手瘟疫,如果说这场瘟疫能够让江东的人死绝了,他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最后一名士卒扔到敌人的身边,然后让他和自己一样倒霉才是。
这才是真正的枭雄本色,你们这种为了天下大局,为了百姓.
这玩意不是刘备的词儿么?
曹操爱民,但是他爱的只是他自己治下的百姓,他爱的可不是天下的百姓。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人,从来不会让你后悔,因为百姓对他,也不会有所期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