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卷三 奇思妙想的天子
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魏略》
……
该怎么拿下汉中?
刘协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拿下汉中,无非就三条路线。
其一,走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或者干脆就走祁山道攻打汉中。
可无论走哪条道,都有一个绝对的硬骨头在等着朝廷大军去啃,那就是易守难攻的阳平关。
其二,便是从长安出武关,过南阳,自上庸攻入关中。
这条路线崎岖难行,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条路线。
况且无论从东走还是从西走,都要耗费巨量的粮食,这对于目前的朝廷来说显然都是无法接受的。
如此,便只有第三条路线——
子午道!
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能被冠以“子午”之名,恰恰说明了这条道路其实是秦岭山道中最为笔直的一条道路。
但这也是一个陷阱。
子午道虽然最为笔直,但通过其中要耗费的时间反而更多。
褒斜道、陈仓道,之所以曲折,是因为其道路特意避开了秦岭中大的山脉,尽可能在平坦的地方开辟出能够通人的小径。
但子午道却要狂野的多,很多地方必须要翻山越岭才能通行,故此一般不会选择从这条道路行军。
史书上,蜀汉镇北将军魏延就向丞相诸葛亮献策,想要从子午道偷袭长安,以取关中!
只出于种种因素考虑,这条奇策还是被诸葛亮给否决,转而走祁山道开始了蜀汉未来的北伐之旅。
刘协此刻盯着子午道,越看越觉得这玩意诱人!
“道路短,就意味着耗粮少。”
“至于山路难行……奉先这一次前往凉州,总会俘获大批的羌人吧?”
刘协摸着下巴,喃喃自语。
“而走山路最怕的下雨,现在其实也不用忧虑。”
关中大旱,天上哪还有雨水能够降落下来?
也就是说……自子午谷谋夺汉中之策,貌似可行?
刘协将想法告知了贾诩,贾诩也诧异的看向天子。
“子午谷奇谋?以羌人为主,翻山越岭前往汉中?”
听上去,好像还真的很靠谱!
刘协兴奋的指着舆图:“还不止如此!”
“就算真有士卒翻阅子午道,抵达了汉中。可若是汉中士卒太多,只怕也难以夺下此地。”
“故此,想要让这支奇兵轻松得手,还要去做一个准备!”
刘协手指西侧:“可传出假消息,说是朝廷准备自祁山大道征讨汉中,逼得张鲁将兵员布置在西侧。”
“哪怕不将士卒调出汉中,只要移至阳平关一带,使其后方空虚,便算是达成了目的。”
“此外,还可以让刘表也一并跟着虚张声势,让他作势要去攻打上庸,再吸引走一部分张鲁的兵马,让汉中更加空虚!”
“如此,将张鲁的兵力调动到两侧,将中间的弱点完全暴露,才有可能一击得胜!”
……
贾诩已经无话可说。
他很难相信,当今天子难道真的不是高祖转世吗?
不对,不是高祖,怕是孙武、韩信转世到了天子身上吧?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常人们称赞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不相连续,大部队与小部队无法相依恃,官与兵无法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合,即使集合也无法统一行动。符合自己的利益就立即行动,不符合自己利益就停止行动。
如韩信那样的善战者,不仅仅是能够将自己麾下的士卒如臂使指,更可以通过计策和布置,去调动敌人的军队,这样才是能够百战百胜的关键。
而眼下的天子,显然也是做到了这一点。
不单单是在调动自己的军队,更是在令敌人的军队前往自己想让它去的地方,然后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一击得胜。
之前贾诩听太师称赞陛下在兵法一道上已然“出师”,贾诩以为不过是太师的谦辞,或者是太师和自己一样想要偷懒……
但现在看来,恐怕太师的话当真是肺腑之言。如今在兵法一道上,便是太师,恐怕也教不了天子太多了。
贾诩拱手道贺:“若是如此,只怕真的能够夺取汉中。”
谋取汉中,贾诩一点意见都没有。
作为掌管政务的尚书令,他巴不得天降一笔横财,帮助朝廷和关中渡过这场天灾。
而汉中,显然就是这笔横财。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
“陛下确认要以羌人进攻汉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