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关灯
护眼
第137章 自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将信写好,刘协还展示了一波什么叫做心灵手巧,顺手叠了个信封,将纸张放入其中,并且用油蜡封住袋口。

“告诉钟繇,当以保卫河东为重。不可急于求成。”

有的事情,李儒可以不去想,但刘协这个天子必须要去想。

信中写的,就是刘协给钟繇留下的后手。有这后手,就算计策失败,让袁绍发兵攻打,也不至于直接丢掉河东。

交予贾诩后,贾诩却并未离开。

“文和难道还有其他事情?”

贾诩扭捏的询问:“臣方才,没有打扰陛下与蔡大家吧?”

你还敢问!

若不是看在此事确实紧急的份上,刘协现在就想踹贾诩两脚!

“大汉以后要是没有皇嗣,那就是你贾文和的过错!”

贾诩一听,满脸都是苦涩——

“陛下要不再回去,当臣没来过?”

“……”

刘协怀疑贾诩是故意前来气自己的:“文和怕不是故意激怒朕,然后让朕取了你的尚书令之职,好让别人接任,自己跑去偷闲吧?”

“臣不敢。”

“不敢?就你和李儒的胆子最大,你还敢说不敢?”

刘协骂骂咧咧的起身:“别做梦了,就算荀彧真的来到关中,这尚书令之职也一定是你的!”

贾诩闻言,更是满脸难过——

“臣谢恩!”

刘协满脸狐疑,突然有些猜不透李儒的意图。

“算了,朕懒得猜!走!陪朕去见太师,问问太师对此计怎么看!”

………………

邺城。

魏国公府。

名为公府,实为中枢。

伪朝各项政令,都是自此发出。

袁绍正与出身清河崔氏的名士崔琰清谈经义。

崔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有古君子风。

今日,他与袁绍探讨的,正是《易》。

汝南袁氏以《孟氏易》传家,所以《易》学,正是袁绍的长处。

但崔琰毕竟是经学名家,还曾追随大儒郑玄学习,所以即便是和袁绍论道,也丝毫不虚。

“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此言袁公何解?”

对面的袁绍脸色有些难看。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龙一样品德的人,便是立身中正的人。其平常所言必然守信,所行必然谨慎,要防止邪恶,保持内心的真诚,惠于民而从不自我夸耀,道德广大而能感化人心。

崔琰问起这句话的释义,显然是想提醒袁绍,让袁绍注重自己的品德,不要让自己的内心被污染,尤其是不要因为权力的渴望就忘记之前河北士人对于袁绍的帮助……

袁绍不甘示弱,转问崔琰——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相比于崔琰的旁敲侧击,袁绍无疑要更加直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的过错能够引发的,而是长久以来的积怨!

袁绍的话,几乎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对方!

对河北士人的不敬,难道全部过错都是因为我袁绍吗?难道你们自己就没有过错吗?

崔琰听到袁绍的话,亦是皱眉,觉得袁绍太过绝情狠辣。

正要继续劝说,却见袁绍任命的尚书令郭图走了进来。

“袁公,外面有人求见。”

袁绍不满:“公则,孤正与季珪探讨经义,不该在此时因为有访客打扰就中断。”

明面上是在论经,其实还是在与河北士人拉锯。

这种紧要时候,怎能让什么客人打断?

郭图也是昏聩了,怎么能够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

……

郭图其实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进来打扰。

但方才那人,还有其口中的话,都令郭图震撼,觉得此事超越了自己的处理范畴。

崔琰倒无所谓:“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袁公自可先行处之。”

三言两语间,崔琰又用《易》内涵了一通袁绍……

袁绍便愈发有些不耐:“来人是谁?”

郭图小心看了二人一眼,报出其名——

“是曾经的弘农王郎中令,李儒。”

“此外,他还有一句话让我带给袁公——”

“李儒奉当朝天子之命前来袁公处担当细作,还望袁公纳之!”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破球之主 末世杀神穿到古代只想种田 下堂夫人之凤逑凰 一天一个强化点 蒸汽时代的旁门剑仙 花门太子 吃货偶像退换指南 重生后我成了蛇蝎美人 魔方诸天 抗战韩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