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八年,春。
三月的杭州春雨如酒,杨柳依依,城郊的一个小镇里却张罗着自家的喜事。
空气中还透着丝丝寒意,从镇外绵延着五六十步的队伍,吹打着鼓乐,敲锣打鼓地开进小镇,停在一家新开张的米铺门口,在满是红纸金漆的花楼下站着,嘀嘀哒哒,好不热闹。
“少爷,少爷!你醒醒!”
说话的是米铺对门的另一家米铺的伙计,慌张地从外面回来叫醒还在柜台上呼呼大睡的少爷任之初。
任之初睡得正香,春日闲来无事,正好偷懒,不管伙计怎么弄他,外面的锣鼓声、唢呐声多么的响亮,他稍稍抬头看了一眼,摆了摆手,把袍子盖着头,全当放屁。
这伙计也是米铺多年的老伙计,深知自家少爷的性子,故意把旁边用来舀米的铜勺摔在地上,大喊道:“失火啦!失火啦!”
伙计大叫了几声,外面的热闹没惊着,倒把胆小的任之初吓了一跳,从椅子上跳将起来,等他看清了周围的情况一个不稳,靠背的椅子一倒,他也跌坐在地上大喘着气,行为颇有些滑稽。
他看了伙计一眼,爬起来把摔在地上的铜勺捡起,顺手打了个哈欠,“别把铜勺摔坏了,爹爹要罚我抄书的。”
任之初就是这样的人,跟人一点都不生分,也不摆少爷脾气,跟伙计们相处的都很好,除了听不得镇上说书的说鬼故事,有些好吃懒做外,倒是个老实本分的主。
伙计将他扶起来坐在椅子上,语重心长的说:“少爷,你也长点心吧。老爷去州府做生意,只让你管着米铺,这都几天了除了睡就是吃,到现在一单生意都没做。”
任之初撇着嘴,显然有些不高兴,“反正我爹这么有钱,也不差我这点,更何况锦城叔还没回来,我也做不了主啊。”
锦城,是他任家从早年发家就聘进来的管家,这些年跟着任老爹在生意场上打拼,算是他们家说得上话的心腹人。任家虽没有陶朱之富,倒也在小镇子上置办了许多产业,绸缎庄,珠宝行,这家米铺也是经营良好,一年到头倒也挣个二三百两银子,年底还可以在镇上开个粥棚周济穷人,在镇子上名声也很不错。
“少爷可别睡了,快出去看看。有人在我们家对面也开了家米铺,摆明了要跟我们打擂台!”
任家对下人们极好,所以伙计也把他们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拉着任之初就往外面走。任之初虽然不情愿,但听到外面响炸了天的锣鼓声,也皱着眉头出来看。
在他的眼里,除了他爹在开业时阵仗大以外,在镇子上就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如今街道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他连伙计跟他说些什么都有些听不清了。
任之初看到对面开张的店铺外挂着大大的幌子,水绿色的底子,金色的字,上书“季氏米行”四个大字,彩色花楼盖得很高,看着就喜庆。
他长得又高又壮,但此刻却懒懒的扒拉伙计肩膀,欠着身子观望,也没什么稀奇的把戏,主事的是个年纪大的掌柜,正跟旁边人有说有笑。
任之初看了好一会儿,那掌柜又走回店铺里去,不一会儿,米行的伙计就宣传着开张优惠,吸引了不少人凑热闹。他也想凑,可惜被人潮踩了脚差点没站稳,幸好伙计眼疾手快拉他出了人群。
伙计带着他回到米铺,任之初立刻坐下来揉脚,一边若有所思的想着什么,伙计看在眼里也说:“少爷,你看他们这阵仗,是不是来抢我们生意的!”
“也没见着啊。”
“少爷,要是他们敢抢我们生意,我找几个人搅了他。”
任之初揉着被踩了好几下的脚,动了动无辜的小脚趾,含混地喃喃道:“这人也……找个人砍了他。”
“啊?砍了他?”
任之初这才回过神,“我说,找几个人看着他!”
伙计听罢,挠着头,刚想应答,任之初就从椅子上站起来,冷冷的哼了一声,“我亲自去。”
任之初动作很快,伙计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走到门口,少爷停了下来,伙计纳闷地往外看,正好看到对家米行走出一位少年,手里拿着红色的请柬,款款往这里走来。
伙计推了推任之初,发现没推动,侧目看过去,少爷傻愣愣的呆在原地,眼睛都看直了。
他忘记了他的少爷还没成年,虽然长得又高又壮,但其实还是个小孩子,也非常容易受其他人的气味的影响,可刚才那么多人,少爷都没事,怎么现在就呆住了。
少年也就十五六岁的模样,但身量也很高,穿着一领米白色的深衣,戴着儒生帽子,长袂飘飘,长相虽显青涩竟也有些儒士风流,只见少年轻轻勾起唇尾,不失礼貌地开口询问。
“请问小哥,贵店掌柜在么?”
任之初还傻愣着在原地,伙计就抢过话茬帮他答:“是的,请问这位公子所来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