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成年人,这些孤儿无疑更得朱标喜欢,他们只要给口饭,然后再好好培养无论用来做什么都是好的。而且不仅是朱标需要,朱元璋的亲军都尉府同样需要,未来改编成锦衣卫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单从军中抽调未免有些不妥,最起码中层和高层是应当自己培养的。
到时候朱标收拢之后统一培养,按照天赋来分配,相比于特务的扩充,朱标现在更希望能培养出一批对理工科有天赋的人才和建造船只的人才。
按照现在预计,等百姓们迁移到了凤阳,也就是秋天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天也就快到了,唯有渡过这第一个寒冬,迁移的百姓才算是真的安顿下来了,开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如此再经过两三年朝廷免税政策,凤阳的百姓们也就开始安心耕种生养了。
但是凤阳虽然说是南方,但是冬天依旧是很冷的,这时候的冬天要比后世冷的多。南方的冷虽然远远比不上北方,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取暖的东西大晚上也是会冻死人的。
后世无论在哪里哪怕家中穷困些,最起码的服外套厚被子都是有的。可现在却很难弄到这些,就比如,要知道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在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没有可以织布的。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字。
朱标还记得自己当年去凤阳祭祖的时候见过他们的被子,大多是填充的柳絮木等材料,这个保暖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多盖几层,当然买不起那么多布料,只能盖麻布。
百姓们几个人挤一挤就是一夜,条件好一点就可以用鸡毛,鹅毛,鸭毛等一些动物毛做成被子,衣物来保暖,这些东西可是扎人的很,而且还有味道,睡觉时并不舒服,但是也没有办法。
富户也就是能盖个什么皮做成的褥子,比如狗皮什么的,一般山中猎户都是用的那些野生动物的皮毛,若是太平时节,百姓们可以拿粮食跟猎户换皮毛。
现在虽然已经传了进来,可是百姓们哪里敢种这种经济作物,灾荒战乱连年,能多种一粒粮食都可能活命,谁会浪费土地去种,饭都吃不上又哪里卖的出去呢。
这点朱标就要夸夸自己老爹了,两年前朱元璋就下令南京城附近的耕地,必须种一些,可能老朱也吃过冬天的苦,现在户部已经安排人手开始制作被了,到时候直接运到凤阳。
有了房子衣被,就只差供暖的设施了,火炕其实早就在北方出现了,只不过南方一般还用不到这个,主要也是缺乏燃料,木头是不禁烧的,所以必须用碳。
煤炭现在其实就有了,而且就在山西,朱标读过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上面就记载着山西大同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
宋代大同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