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往硅谷疯狂扑来。平行时空里,
1995-1997年,互联网和it占据美国gdp的总量。
一开始,互联网和it,只占美国gdp的0.08%。
可是,短短两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1.8%。
这是何等的疯狂,绝对比东京破碎掉的泡沫还要离谱。
霓虹的泡沫,那毕竟只是举霓虹一国之力而已。
而纳斯达克的这个泡沫……
那可是华盛敦带头,华尔街出力,全世界所有资本一起捧起来的。
这样一场超级盛宴。
身处其中,米洛当然也想一同起舞。
投资网景、雅虎等他印象深刻,或者隐约听过名字的这些公司是参与。
今天他在做的事情,则是另外一种参与这场狂潮的做法。
“你的想法很不错,网络个人日志,展示个人……”
温迪找来的第十批“创业者”。
他们提交的计划书里,展示了他们正在做的一个互联网公司。
米洛在这份计划书里,看见了还未出现的部落格,即博客的原型。
后来火热流行的推特、朋友圈、ins、微博,亦或早期的qq空间心情等。
它们都是在博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可以做。”米洛转头对温迪说。
温迪点头开口:“好的,我会记下来,下一个。”
一直到下午三点多。米洛终于见完了这批“创业者”。
为什么打双引号?
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创业者。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温迪找来的。
有的人前身是销售,有的人曾经因为诈骗坐过牢。
有的人更只是能说善道。
一两个这样的创业者。再搭配两三个程序员,就能组成一个个微型的创业公司。
用上几个月的时间来打扮,不久后硅谷就会有一堆互联网公司冒出来。
它们可能大部分都没办法上市,但却能为最早的投资者带来成百上千倍的收益。
假若它们里面,能出几个上市公司,那收益往往以万倍计算。
要是走了狗屎运,出一个类似未来是谷歌、雅虎、推特这种级别的公司。
那收益率,比中彩票还要夸张。
前期投资反正也就几百万美元。
就算是打水漂也无所谓。
米洛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噱头”支持,这让他们可以在同类当中脱颖而出。
等送走最后几个人时。
已经下午四点。
从中午就过来,吃过午饭也没走。
一直陪着他的三个女人早就无聊极了。
见他终于解决完工作走过来。
无聊得快睡着的朱莉·德尔佩,她忍不住露出笑容:
“哦,天啊,你终于搞定了?”
“嗯。”
“这可太好了!”
朱莉喜悦地站起来,看着身边同样面露笑容的布兰切特和泽塔琼斯,“你们说呢?”
“没错!”泽塔琼斯点评。
布兰切特一如既往地只是微笑。
继续扮演那年二十五,站着如喽啰的小妹角色。
“这不能怪我。”米洛笑道,
“我没想到会这么久,而且我早就让你们先去 shopping来着,是你们自己非要等我。”
“不过,现在也不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