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诸公的才干与能力,不管多大的事情,他们都是能妥善解决的。”
不是这个问题啊。
他们能解决。
还要我这个天子干什么,还要你这个皇太子干什么?
李世民有点狐疑,谁给太子灌了什么迷魂汤,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你这言论,着实可笑。”李世民没好气的评价道。
“敢问陛下,一人能处置多少事?最后又是多少事,是大臣处置的?”
李承乾道:“再者,快马传报,陛下也照样能够知晓。”
他知道,最重要的是决断权。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帝王不把决断权抓在手里,放给他人,不亚于帝王形同虚设。
如何彰显帝王的无上权柄呢?
但难道人必须要在京师,决断权才有吗?
那才真的是笑话。
帝王的无上权柄,应该是不管人在何处,都是无可取代,无法忽视的。
这其中本来就是一个思想误区。
而且还是人为造成的假象。
因为,只要把帝王限制在京师这一亩三分地,京师之外看不到,听不见,全凭下面的禀报,那外面才真不在帝王威严之内。
反而是那些地方官吏,在地方为所欲为,强取豪夺。
蒙蔽圣听是怎么来的?
就是吃准你帝王在长安,不知道地方的具体情况。
他们自己就能拍板决定。
李世民不出去,李承乾又怎么能出去呢?
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要打破帝王不得轻易外出的规矩。
就是要让李世民到处跑,到处去走。
朝廷中枢,难道还能因为李世民不在,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这个世界离开了谁,不照样转啊。
不转,那才是有问题。
“此外,朝中商议出来的大小事,凡是参与的,执行的,拟定的,皆要悉数签字。”
“这样,不管事后有什么问题,都可有迹可循。”
流程,留痕,一切都有规矩章程来办。
好的事后褒奖,坏的事后也可追究。
跑?
只要签字了的,榜上有名的,一个也跑不了。
李世民陷入沉思,他一时很难做出决断来。
“太子,要不还是你留下?”
他商量的口吻说道。
对李承乾,李世民是越来越放心的。
不沾染兵权,只管朝中事务,根本不担心他做不好监国。
“陛下,你要去山东,我就去江南。”
“你要去江南,我就去山东。”
李承乾道:“出,我是要出去的。”
李世民很是头疼李承乾这样的态度。
怎么油盐不进呢?
“魏征,你觉得呢?”
魏征很不爽,刚才让住嘴是你,现在让我开口的是你?
想到我了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魏征偏头,不理会李世民。
这个乡巴佬!
李世民瞪了魏征一眼,问道:“褚遂良,你以为呢?”
“陛下,历朝来是有这样的规矩,但我大唐现在是秉持着探索开拓的精神,不代表我大唐不能。”
“陛下龙威盛天,民心所向,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
“看看天下,也可能是百姓期盼的。”
褚遂良道:“当然,一时间走山东,江南,是有点远了。”
“不如先在长安范围内看看?”
这是折中的建议。
既让天子外出了,但又不远。
“也好。”
“太子觉得如何?”
闻言,李承乾一笑,知道迈出这一步,不是那么轻易的。
李世民有顾虑,百官也有点没主心骨。
帝王出行,哪次不是靡费巨大的呢。
对朝廷地方也有不小的负担。
但事情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帝王不是非要出行就铺张浪费,始皇帝南巡,说他好大喜功,奢靡无度,耗资巨大。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既有支出,那必定有人所得。
不可能平白消失了吧,但出去的钱,去哪里了呢?
“正好,陛下可以去老王头家里看看,顺带着把他画像给他。”
“这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李承乾说道。
“那好,就先在长安看看。”
李世民道:“这次出行,我不会铺张浪费的。”
“大臣,嫔妃什么的,都不用跟随,一切从简从便。”
魏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陛下与太子要是一起决定的事。
朝中大臣想反对,都无从下手。
他希望其他大臣能够劝说李世民改变主意。
但显然是不可能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知晓后,也没有劝动。
反而是被李世民耳听面命了一番。
随之而来的是大唐帝国报,报道了圣天子视察长安各地的消息。
一时间,长安各地官府那叫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