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落不明就不出手,那明明就是没有冒险精神。
这几次模拟推演里,李凤宁已经看出了李瑾的最大毛病,那就是太求稳。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求稳,打仗求稳,治理地方求稳,就连笼络人心,表达立场,他都求稳。
而且这说白了是求稳,说难听点,那就是优柔寡断。
觉得这样可行,那样也可行,既然做不了那种方案,做这种方案也行,后面发现前面方案又有说法,又执行前者的方案了。
李凤宁的性格本就更像是男儿,她就很不爽她阿父这种方针,打又不打,怂又不怂。
就非得周旋那么多没必要周旋的事情,直接干他们很难吗?
事后来说,当时他们李家起兵,干到长安去,那么长安三屠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就不会有三批军阀先后入主长安,对长安的百姓烧杀抢掠。
结果李瑾只是起兵拥护了楚世昭,表示楚世昭不是这样的人,然后就驻兵在晋阳不动了,也没去长安。
要是能提供兵力,全力去拥护楚世昭,这是有概率将局势反败为胜的。
6=9+
而且真拥立成功了,楚世昭后续继续表现出惊人实力,他们李家在史书上,仅此一战就能奠定地位。
上史书,有列传的机会你不上。
非要被楚世煦逼到大家都是反贼这个身份上,你才乐意?!
李凤宁觉得自己在现实之中,怎么说也要办点事,至少从阿父手里接管几千人的兵权,真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阿父不帮的,我来帮。
富贵险中求的事情,凭什么不做。
现在的李凤宁就是纯粹的坐牢模拟器了。
晋阳的基本盘丢了,她的两个弟弟全都在乱局之中被蒙古人所杀,阿父一蹶不振,南渡以后,再也不问战事,日夜借酒消愁。
李家沦落到了没有兵权,也没有政治身份的白身之地,躲在江南避难。
事实上,现在李凤宁去找楚世昭,估计还能为他父亲要个一官半职,但是李凤宁着实是拉不下这个脸。
办事的时候,你是一点都不顶事。
怎么好意思的。
这次模拟推演,是李凤宁对于权力最渴望的一次,要是她当时能手握晋阳的兵权,局势就不可能是这样的。
楚世昭这次模拟推演打的那么艰难,也是本该是能够完美形成掎角之势的凉州系和晋阳系没能为楚世昭带来收益。
但一想到桓奕也没什么用,李凤宁就宽心了不少。
不怕自己没用,就怕别人比自己有用。
李氏没能帮上楚世昭的忙,李凤宁已经觉得自己很没用了。
桓氏直接拖后腿,那是让李凤宁当场笑出声了。
桓节就属于帮了,但没完全帮,把楚世昭接了过来,又不给楚世昭实际权力,搞得楚世昭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只能离开凉州。
后面自己还被一个地方军阀掀起的叛乱给干碎了,诱发了长安三屠的第二屠,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个真不是李凤宁见不得别人好,主要是桓氏这几个人太搞了。
能看到他们玩出来的样,能忍住不笑,那真是厉害。
你不拥立楚世昭,不让他当大哥,你接他回来干什么呢,白白拿个反贼的名义吗?
既然拥立了楚世昭,接受了楚世昭,就该把凉州的权力分给楚世昭,你就算失去了权力,也不影响你桓氏在凉州的地位和影响力。
楚世昭又不是凉州人。
利益不冲突的。
你给楚世昭权力,楚世昭打回长安,他难不成给你凉州立为国都了?
真的搞。
真不知道桓奕摊上这几个兄长,怎么跟李凤宁较量,但现在李凤宁最头疼的绝不是桓奕这个半路出来偷腥,抢夺正宫之位的野女人。
而是楚世昭每一次模拟推演,李凤宁就会多出来一个不知名的对手。
这一次楚世昭在南方起义,为了拉拢起义军,和起义军首领的女儿姜幼贞结姻。
可以理解,但是还是愤怒。
接下来模拟推演,李凤宁第一个要改变的方针,首要就是夺权,在阿父的灶头下新起一个自己的门户,其次要改变的方针,就是抢人,不给楚世昭再去找野女人的机会。
前面几次模拟推演的疏忽,造就了这样的惨剧。
而很快画面上再次有了推动。
【晟武八年四月,击破了哲别部的楚世昭,很快就取得了青州、鲁郡等地的所属权,但地方上的大族和豪强还未等到楚世昭开始建立大景王朝的制度就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反抗。】
【楚世昭镇压了这些大族豪强的反抗,将他们的田地均分给了治下的百姓。】
【稳固了民心。】
【晟武八年五月,楚世昭减免了青州鲁郡这些战乱之地一年的赋税,再度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晟武八年六月,楚世昭可以通过新属之地来获取粮草,这给本来拖长的阵线有了缓冲的余地,并且还能借助海路,进行粮食上的运输。】
【晟武八年七月,蒙古人忽然袭击川蜀之地,他们判断楚世昭的兵力集中在南方一线,在西南这一方面,应当没有太多的驻兵,只要拿下西南,就能再次蚕食包围楚世昭的地方。】
【而川蜀之地固然没有重兵把守,但凭借着天险之地,仍旧能固守一方,蒙古人最初的攻势并没有取得成功。】
【可是川蜀士人的地位在大景一朝并不算高,他们在这样的时局下,同样渴望着更进一步的权力。】
五胡乱华的效果持续发力。
这让楚世昭完全阻拦不了底下官员的野心。
如果说之前的模拟推演,是适中的难度,没有那么多频繁的叛乱和官员谋反。
这一次模拟推演就是全员恶人。
别给机会,只要给足够的机会,足够的利益,还是会有人走上背叛楚世昭的道路。
因为楚世昭给不了这些大族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蒙古人能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