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世昭新书》,楚世昭的反向和亲!
而楚世昭下西洋的决策,别说是李凤宁摸不着缘由了,就连桓奕也是没有看懂。
毕竟楚世昭做出的很多决策,比如说推出的【考成法】、【科举制度】、【内阁制】。
这些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考成法】直接字面上就写明了,它可以提升官员的行政效率,而且桓奕看了以后,大概也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制度了。
差不多就是优胜劣汰,谁干得好,谁就按照相应的政绩升官,谁干得不好,那就根据政绩被罢黜或者降职,这极大地去筛选了那些在位置上不干事的官员。
再加上楚世昭在青州那一带地方的手段,专治各种不服气的声音,那些官员也知道楚世昭说一就是一,办不好就要被罢黜,于是各个都卖命地开始治理地方。
【考成法】使得各地政治为之清明,行政效率大为提升,但弊端也是有的,桓奕是通过桓盛了解到了大周王朝的这些官吏,为了应对【考成法】,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些铤而走险,道德不高的官吏为了政绩,快速解决案情,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以最快的速度结案,获取上升资本。
桓奕对这种官员,那是很不爽的。
毕竟她祖上,凉州三明的桓起,也能说是被官吏污蔑加罪,最终说也说不清,辩解也没辩解的余地,为了保证清白,在狱中自尽。
而且,楚世昭是桓奕的丈夫,她很难不为楚世昭去考虑现有大周王朝所出现的问题。
这最该死的.就是世家林立的问题,知识渠道、上升渠道完全是被这些人卡住了脖子,他们桓氏就是典型地被断住了上升渠道,在朝堂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和资源,还是靠兵权发家的。
【科举制度】看下来,应该就是楚世昭拿出来不断弱化世家大族对朝廷影响力的策略,方便让朝堂不断加入新生力量,这是打开上升渠道,有良性的循环作用。
【考成法】和【科举制度】,桓奕可以一眼想明白楚世昭这么做的原因。
这两个政策实打实对国家有好处的。
尤其是【考成法】推出的早期,对大周王朝的吏治有了极佳的成效。
所以.下西洋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桓奕是凉州人,在北方很少接触到水战,尤其是下西洋这种接触到大海的情况,她就更难想到其中的意义了。
但很快,画面上就出现了令她大吃一惊的内容。
【晟武十九年,楚世昭设立了新的职务,名为巡洋总督,并授予汪池,而这支船队在航行的期间内,汪池可以在东南地区具备‘钦差大臣’的特权,被赋予调动东南地区军队的权力,航行所抵达的区域,无论是驻留还是继续航行,汪池所到地方的官员一定程度上要予以配合。】
【但是,由于大运河的工程仍在继续。】
【汪池率领的船队只能从福州府出发。】
【而汪池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的时候,该国之中,东边和西边各有一个王,两军交战,西王误杀汪池船队的登岸人员,他误以为是东王的部队。】
【楚世昭在送汪池离开大周王朝的时候,亲自在朝会上接见了位卑身微的汪池,在这次君臣奏对中,楚世昭要求汪池出海万不可堕了大周的威风,以至于国威受损,于是汪池船队上的水军被麻喏八歇国的西王误杀后,汪池立刻震怒,代表大周王朝前去问罪。】
【西王立刻派使者谢罪,认为汪池能够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过来,背后必然是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于是态度谦卑,对于汪池的要求莫敢不从。】
【而汪池提出了相应的赔款,并要求西王交出地方的特产,以作为赔罪。】
【在多次品尝当地的特产,汪池挑选了一些口味符合的东西带走。】
【同时拿出了大周王朝的瓷器、丝绸,以极高的价格询问对方是否感兴趣。】
【西王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瓷器和衣着舒适的绸缎,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他反而认为这是合理的,于是拿出黄金来兑换这样的商品。】
【汪池用近乎在大周王朝内有五倍差价的情况下,卖出了船队所携带的一批丝绸。】
【很快,东王知道后,也向汪池发起了这样的交易,以此和西王攀比身份之贵重。】
【在大周王朝里,一匹丝绸的价格大概为六两银子,而在这里,卖出了三十两一匹的高价。】
【于是这一次远航,汪池带着三十六万两白银以及各类特产回到了大周王朝。】
【不过因为航海技术的不成熟,船队修缮的高额银两,出海的各类成本,以及大运河仍然没有完成,综合国力薄弱,本次出海的净利润仅有十万两白银。】
【汪池的本次出行,出现了近半的伤亡,他们都是在航海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
【就连汪池都因此染疾,所幸途中凭借着意志得以痊愈,他更是借助毅力和日益积累的威望稳住了整个船队的军心。】
【作为大周的开国君主,你极为勉强地完成了这次航行,随后拿出了五万两白银用以抚恤那些因航行而死去的兵士。】
【汪池的能力在本次出海的情况下,有了充分的历练,他的各项能力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远航西洋·汪池。】
画面上,本为蓝色品质将卡的汪池,如今已经变成了紫色品质的近臣卡。
【近臣】不同于【文臣】和【将领】这两类臣卡的类型,相当于是【特殊人才】。
医师、方士、匠师、航海家以及宦官,都属于【近臣】的类型。
蓝色品质的汪池,仅仅只是一次航海就迎来了这种级别的蜕变,可见其中的艰险并没有字面上写的那么轻松。
而楚世昭立刻停止了自己的航海事业。
大周王朝如今的国力还是太虚弱了,各类基础条件都不完善,他不能硬着头皮航海。
现在的汪池,已经是实打实的航海类型人才,再派遣出去航海,万一死了,反而是一种加大的损失,他航海的经验留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楚世昭这一代,做不到继续航海,可是在准确的方向治理了二十年后,他的儿子,他的孙子继续这样的事业,说不定就能迎来【航海】事业的巅峰期。
说白了,还是大周王朝的底子太弱,弱到根本没办法做超出时代的事情。
汪池能回来,估计都是很走运的事情。
不过,楚世昭也是试一试的态度,这种尝试,对后来者是很有启示效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所统治的大周王朝,民心一直很稳定的高。
永晋帝时期,总体民心只有30点,已经到了那种民怨沸腾,一旦激怒就会造反的程度。
30点几乎可以说是君民离心了。
而楚世昭一路走来,都是徙木立信的状态,在民间的声誉极佳,都是世家大族不太喜欢楚世昭的统治。
他所建立的东周王朝,民心高达72点,别小看这个数值,要知道世家大族和豪强,严格来说也是大周王朝的子民,也是百姓的范畴。
想到这里,楚世昭连忙看了一眼大运河的工程情况。
【由于你开凿大运河,对于文俞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本来开凿大运河十五年的工期,按照如今的进程,已经缩减至十年。】
【文俞不仅满足了民夫们一日三餐的需求,还提供了足够的工饷,这吸引了不少民夫主动过来从工,同时,在这些民工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文俞总是能成功地主持公道,凭借楚世昭的信用,文俞的公正,大运河的开凿竟然呈现出无比平和的顺利,即便偶尔出现争议,也能很快地解决。】
而看到楚世昭所得到的成果,桓奕也很震惊。先不说汪池这次航海的收益。
就是大运河开凿的这项工程来讲,桓奕从来就没遇到过百姓能够自发跑过来干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