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诸侯讨董,终于拉开了帷幕,洛阳城,也一度陷入了一股紧张的氛围之中,各种说法在街头巷尾都开始散播开来。
有的说,袁绍奉何太后与刘辨的密令,召集天下兵马,讨伐董卓,大军足有百万之众,顷刻间就能攻破洛阳城,斩杀董卓。
有的说,董卓欲杀袁绍而不成,引得袁绍提兵报仇,天下诸侯响应,以董卓废立之事为借口,兴兵讨伐董卓。
还有的说,袁绍在外兴兵,城内守军多有响应者,一旦袁绍大军压境,就会内外结合,攻下洛阳城,击杀董卓。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这件事情是千真万确的。
只不过,历史上的诸侯讨董,并非是《三国演义》那般热闹,什么十八路诸侯会盟酸枣,大军数十万,军营绵延数十里,威武雄壮之极。然后,再有什么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全都是子虚乌有,是罗贯中为了抬高刘备地位而故意写的。
事实上呢,根本不足十八路诸侯,只有十一路,分别是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另外七路诸侯呢,马腾远在西凉,怎么可能千山万水地来到酸枣会盟呢。再说了,这个时候,董卓势大,马腾和韩遂还不敢背叛董卓。
另外六路,张扬、孙坚和曹操倒是参加了,但因为实力太弱,称不上一方诸侯,张扬是投靠了屯兵河内的袁绍和王匡,孙坚从长沙赶来,与屯兵鲁阳的袁术会合,曹操则是隶属张邈的麾下。
还有三路诸侯也比较搞笑,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孙瓒和徐州刺史陶谦也跟马腾一样,根本没有响应。而当时刘备三兄弟依附在公孙瓒麾下,公孙瓒没参加讨伐董卓,刘备三兄弟怎么能参加呢。
十一路诸侯,袁术屯兵鲁阳,袁绍和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颍川,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韩馥留在邺城给诸路大军供应粮草。所以,十一路诸侯,并没有完全会盟,而是分散在五个地方,其中袁术屯兵的鲁阳在南,其余四个地方都在洛阳的东或者北面。
十一路诸侯扯了讨伐董卓的大旗之后,进军的其实也就只有三个人,第一个便是孙坚。
孙坚起兵不久,便做了两件大事。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杀掉王睿和张咨之后,孙坚大军一路的供给再也没有任何影响,便一路直进,到达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和孙坚联手,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得到袁绍的同意,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今河南鲁山)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
北方的十路诸侯,也全都是每天操练军马,准备讨伐董卓。
大战一触即发,整个关东都密布了战争的阴云,但董卓却毫无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