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海外购粮的事,朱由检又想起一件跟粮食有关的事,于是问道:“对了,之前从红毛哪里购买来的土豆,玉米和红薯等三种作物如今种植的如何了?”
穿越来了明朝,至少有一件事是要比穿越到宋和唐哪些朝代要好的,哪就是不用自己费劲心力的派人去万里之外的美洲获取这三种高产作物,只要拿钱去找哪些过来的欧罗巴商人让他们帮忙带货就能很轻易地获得这三种作物。
虽然朱由检记得红薯和土豆早在福建等沿海地带已经有了,但玉米这东西不是还没有吗?
所以他干脆直接让煌明商会向哪些欧罗巴海商采购了一批能做种的作物,并且在朱由检的指示下作物一回来就开始了种植。
当时听朱由检说着三种作物的产量时,二马还不相信,但当第一次种植收货后,看着哪确确实实的粮食,二人沉默了。
紧接着便是一阵狂喜!
这可是一亩地十几石的产量,土豆和红薯一亩地产近三千斤,玉米虽然少但也有个一千四五百斤左右!
而大明如今普通的粮食产量,一般稻米亩的产量才四石!也就是八百斤左右,但这是最高产量,要年景好的时候再加上精耕细作才能达到,一般的人家一季能有六百斤的产量就谢天谢地了!
这样一来对比就明显了,一边是六百斤,一边是三千斤,最少也有一千五百斤,这可是五倍和三倍的差距!
这怎么能不让二马欣喜若狂!
得到第一季收获得产量结果后,二马当即不再犹豫,按照朱由检的指示开始大量收购土地,主要是在北方,并且红薯和土豆也不挑地,哪怕是下等的劣田都能够种植,所以很快煌明商会就在北方囤积了大量的土地开始种植起这三样作物,如今过去两年了也不知道产量如何,所以朱由检才会有这一问。
提到土豆马华和马运的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马华道:“东家,这三样作物经过第一年育种,我们获得了足够一万多亩地的种子,我们按照三比三比四的比例分别种植了三千亩的玉米,三千亩的红薯和四千亩的土豆。
其中红薯和土豆一年两季,玉米一年一茬,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收获了红薯十三万石,土豆十八万石,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所以少一些到现在今年的玉米还没有收获要到下个月,但去年除去种子也储存了近两万石左右。
我其实今年就想建议东家我们商会要不要再收购一些田地用来扩大这三样作物的种植。”
听完马华的讲述,朱由检沉思了一会儿后点了点头询问道:“我们商会账面上还有多少银子?”
马华回道:“这些年商会虽然收入颇丰,但支出也不少,人员开支,购买船厂,建造船只,扩大商会等等,到现在商会账面上还剩下一千一百多万两银子可自由使用。”
“一千一百多万两?”
朱由检沉思了一会儿后当即道:“行,这样吧,我记得如今的田价还算稳定一亩上田的价格也才十两,中田七两,下田五两。我们拿出两百万两用来购田,玉米比土豆红薯挑地用七十万两买一千顷中田种植玉米,剩下的一百三十万两全部用来购买劣田种植红薯和土豆。
这样种植土豆的土地就有一千三百四十顷,红薯有一千三百三十顷,玉米一千零三十顷。”
“我的要求并不高,明年土豆的储备量最少要在两百万石,红薯也是两百万石,玉米至少要七十万石!有没有信心?”
“有!”
马华和马运齐齐道。
朱由检说的这个数量完全是购买田地后这些粮食一季的产量,也就玉米难点,其他的产量完全能办到,二人自然可以保证。
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到现在为止,今天来的目的也算结束了,又鼓励了两人一番就带着王承恩回了宫。
而在朱由检走后,二马立刻就安排了下去,许久未有大动作的煌明商会再次开动了起来,引起了商界一阵震动。
不过在见到煌明商会只是疯狂收购北方土地,而在商业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后也都松了口气,没再过多理会。
毕竟收购土地这种事,其他商会也没少干,炎黄子孙嘛,大家对于田地的渴望都是一样的,毕竟这东西可不像是生意会赔钱,这东西留下去哪就是不动产!
绝对亏不了的不动产!
ps.我去!这章各种数据算的我脑仁疼,各种查资料,实在查不到的只能杜撰了,各位包涵一下,抱歉了!
另外文中数据不供参考,请勿要当真,毕竟这是小说,不是史料。
请大家多多包容!
谢谢!
求推荐票!求投资!求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