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举推行屯田制,首要是为了就近解决我戍边大军的粮秣和后勤给养,是开疆拓土、经略边疆地区的重要举措,本不该动用屯田的粮食。”
“然而,事有缓急,今岁天下大旱,再过三个多月就是秋风寒凉的时节,饥寒交迫下,百姓人势必会遭一场大灾,朝廷必须要提前做好赈灾的准备。”
这一番话,就说的正气凛然,光明磊落,让刘彻好一阵舒坦,忍不住调笑一句:“博望侯,当初可就是你坑了长宁侯杨川,让他差点命丧漠北,听说到现如今还在生你的气呢?
怎的,这一次倒是全力为他说好话了?”
张骞摇头苦笑:“陛下此言,羞杀微臣了。”
刘彻察言观色,眼见得张骞的一张大黑脸早已变得黑中带紫,显然对当年坑害杨川一事颇为介怀,自然不好继续调笑。
他叹一口气,道:“杨川、曹襄、霍去病、李敢几个少年人在上林苑屯田三十万亩,让他们几人倒贴进去太多的钱粮,朕还想着要不用头三年的收成顶账呢。
如今,欠着人家的账没有还清楚,却又要伸手要粮食,朕心里挺不是滋味呢。”
张骞道:“事有缓急,情有可原。”
“陛下,微臣愿意捐出家里一半的财帛钱粮,用以此次赈灾,一方面,是为我大汉百姓人能有一口吃食,支撑到秋粮下来;另一方面,也算是感念陛下这些年来的恩情,为君解忧耳。”
刘彻目光闪动,微不可查的点点头,温言笑道:“你家的那点财帛钱粮顶个屁用,无非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顶用啊。”
张骞却固执的摇头,道:“积小成多,也算是微臣的一片心念……”
刘彻转首,看向靠在一根廊柱上打盹的大长门崔九:“崔九,博望侯张骞愿意捐出家中一半财帛钱粮用之赈灾,你可得好好记录在案,等熬过这一段艰难岁月,朕一定双倍奉还!”
崔九似乎从睡梦中惊醒,半眯着眼,双手拢于袖中,面无表情的应承一句:“记下了……”
……
博望侯张骞带头捐出一半家财用以赈灾,紧接着,卫青、苏建、公孙贺、李广、李息、路博德等武将也纷纷慷慨解囊,捐出一半家财钱帛赈灾。
零零总总的,在三五日内,竟凑了将近三百万石粮食、九千五百多匹丝绢绸缎等,再加上官仓和内府的一点钱粮,元朔五年的旱灾差不多也就能扛过去。
对于这个结果,刘彻还是颇为满意。
到底还是这些粗鄙武夫直爽,浑然不顾文官们的明示、暗示,说捐便捐,根本就不会推辞。
与之相应的,则是丞相公孙弘等文官,面对朝堂上热火朝天的‘认捐现场’,竟是心如止水,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旁骛,俨然一副没事人似的,就很让人……
嗯,很让人佩服呢。
听说了长安城的一摊子烂事,正忙着组织人手抢收夏粮麦子的杨川只是轻笑一声,便不再理会;刘彻缺钱,但还不到砸锅卖铁的地步。
只能说,朝堂上那一帮老贼啊,谁都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就拿博望侯张骞来说,这一次可算是大赚特赚,不仅给刘彻送了一个天大的人情,顺带着,还给他杨川还了一份人情。
可是。
有些人情,恐怕这一两辈子都还不清楚吧?
两次救命之恩,几十车于阗玉籽料,一幅足以名传青史的‘西域地形图’,却换来一趟九死一生的‘漠北之行’,杨川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那一道坎儿却始终过去不。
过不去就过不去。
大不了各走各的阳关道,哪里有空理睬别人的独木桥?
“皇帝要拿走一半的夏粮用以赈灾,你们说说,怎么办?”
这一日,忙碌了一天的杨川回到太守府,紧急召见了曹襄、霍去病、司马迁、东方朔等人,三言两语便将事情的原委说清楚了。
“上林苑三十万亩屯田的夏粮小麦大获丰收,产量还行,约莫收获麦子四十万石,皇帝一句话拿走了二十万石,剩下的,除过选育种子、给屯田军户分发,所剩无几了。”
“至于说朔方郡的夏粮,眼下还正在抢收,预估能收获小麦一百五十万石左右,我的意思是拿出五十万石就行了。”
“朔方郡刚刚开始屯田垦荒,需要钱粮的地方实在太多,现如今二十几万人口,加上三万郡兵、将近两千羽林军的后勤给养,一百万石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杨川一脸疲惫,躺平在马扎子上,没好气的骂道:“云中、雁门、定襄、九原、陇西几个郡县的太守都是吃屎货啊?
吗的,一场大旱,反而让咱这底子最薄的朔方郡拿出钱粮,赈济他们那几处地方的灾民,简直岂有此理!”
曹襄、霍去病等人也是一筹莫展。
朔方郡刚刚有点起色,朝廷如此拨拉,无异于釜底抽薪;而最让杨川恼火的,却还是让皇帝这么一搅局,他后续的几步棋便没法下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刚刚起步的朔方郡底子实在太薄,随便动一动,便会伤筋动骨,让杨川计划好的几个‘大工程’无法实施。
譬如,朔方城通往十县的汉直道还修不修了?横跨大河的铁索大桥,还搞不搞了?沿着大河东西两岸的快速通道,还弄不弄?
尤其是,堂邑父最近去了一趟漠北,又拐骗过来四十几个匈奴人的小型部落,没有足够的粮食,如何安顿?
“这日子,没法过来。”
杨川躺在马扎子上呻吟着,口中不停的嘟囔着,也不知道是在骂谁,整个人看上去就十分的焦躁:“谁特娘的爱干就来干,老子干不下去了!”
终究不过发了一通脾气,转头看向司马迁、东方朔、张汤三人,唉声叹气的说道:“没法子,朝廷赈灾是大局,咱不能拖了皇帝的后腿;
这样好了,等到夏粮收割归仓后,先拿出六十万石小麦给朝廷……”
就在此时,张安世突然快步进门。
他左右看一眼,欲言又止。
杨川停下话语,问道:“安世,有事?”
张安世没有立刻回话,而是环顾一圈,大踏步走到杨川身边,凑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当真?”
杨川猛的坐直身子,脸色登时变得凝重而难看起来,目光幽幽的盯着张安世:“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侦察清楚。”
张安世躬身施礼,道:“千真万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