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石墩子真好啊,”苏大郎忍不住摸了一把,要是扛回家,在院子里弄个灶台,哎呦,真合适!
简直太合适了!
许氏对着苏大郎的胳膊来了一巴掌,笑骂道:“你个财迷,这可是公家的东西,快将东西搬下来。”
一旁不远处有个胖大娘,其实也不胖,就是腿很细肚子和腰那一块有点稍胖,毕竟古代妇女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她售卖的是自家做的酱菜咸菜一类。
另一边是拐角没人摆摊了,这个位置很偏,一般做吃食的都往前面去了,这里稀稀拉拉就几家,对面是一个老头卖的青菜或者果子制作的干,这些都容易储存,往来的船只买些晒干的菜或者果子在船上吃,酱菜咸菜也是如此,平常售卖的少,一般只有商船停靠时候会售卖得多。
在大爷旁边不远处有年轻夫妻俩卖海菜汤外加蛤蜊粥的,炊饼面什么的都挤到靠近码头的好位置去了,在这里的都比较佛性,那大娘和大爷就等着商船来后他们就赚钱,这年轻夫妻的粥是事先调配好的,还菜汤中的海带是煮熟晒干的,蛤蜊粥也是如此,粥里面的大米都是熟了后烤干的,只要按照他们打包的一份放在碗里,加入开水等过了一炷香,也就是好了,也是主要卖给来往的商船。
如此一来,见了来了个卖新鲜吃食的,也是惊讶无比。
旁边大娘直接过来帮忙了,“哎哟,你们咋来这里卖?这里基本很少来人的,都在前面吃去了啊。”
那大爷和年轻的夫妻俩也来帮忙,“李婶子说的对,这边来往人少,我们都是售卖给商船的,伱这些是每天新鲜吃食啊。”大爷帮着抬卤味桶,“这味道这么香。”
年轻夫妻是姓韩,丈夫叫韩山,娘子王氏,韩山和苏大郎将制作煎饼果子的制作的铁炉子,上面是圆形煎饼大小,中间是火炉造型,放置炭火,这还是他们偷偷从大清那边制作的,怕来到大明还得经过各种手续。
放在了石墩子一旁,其他各种小料放在石墩子上,随后苏若棠用拿来的六根粗大棍子将一块编织的薄的凉席支撑起来,遮挡太阳,那边许氏和这三家聊起来。
苏大郎时不时插句话,“那边我们也挤不进去,那边正好也可以放牛和板车。”
“你们这帮忙了,正好一人尝一个我们家基础款的煎饼果子,我家孩她爹可是吃不够,”许氏说道。
等到苏大郎点起炭火,用竹子做的镊子夹起猪油擦了一下炉面,热了后,舀起一勺子面糊到了上去,就用竹片摊开,微微一等,翻了个随后放上青菜上面盖上薄脆,快速卷起来,一个就好了。
许氏接了过去递给大娘,“嫂子先尝尝,别客气,等会大家都有,若是口味不好,可要跟我们说说,我们也好改。”、
李大娘也就不推辞了,拿起树叶包裹的煎饼果子咬了一口,“呼呼……烫,好吃,太好了,里面这是啥,好脆,还掉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