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自古寒门难出贵子。
毕竟,首先,穷人家的孩子有钱买书吗?
在现代印刷机器出来之前,印书的成本非常高,书很贵。
贵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能吓死人。
南宋的时候,有一本叫《大易粹言》的书,光印刷工人吃饭的钱就了1.5贯,加上纸张油墨等等,成本总共在3.3贯以上,这样成本的书,标价卖8贯。
8贯,是什么概念?
按宋朝的生活标准,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只需要5贯钱,就绰绰有余。
《宋史食货志》里面说,宋朝一贯钱相当于半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有人说是1000,也有人说是300-800之间。
如果按最少的300算,买这本书,也要2400块钱。
即便到了清朝,印刷水平虽然大有提升,但书依然是个很贵的玩意儿。
清朝有一个叫徐增的人记载过,一部叫《元气集》的书,一共是40页,有100首诗,这本书的成本价要16两白银。
清朝的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百多斤最好的大米,16两银子大概可以买2000斤大米。
然而2000斤大米,并不能换来这本只有一百首诗的《元气集》,因为这只是人家的成本。
古代读书,除了买书这种一次性投资,笔、墨、纸、砚这些消耗品,也是不便宜的玩意儿。
最不起眼的纸,有人算过,宋朝一张a4大小的纸,大概五毛钱,用毛笔写字的话,承载量不超过一百个字。
其次,如果是一个在家里种田的底层人士,他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一心读书吗?
家里的农活,要不要干了?
在小农经济的古代,绝大多数普通家庭,都停留在手停口停的状态,不干活,就没饭吃。
真正的底层,没有办法做到完全脱产去读书。
因为脱产读书,在没有考中之前,基本上就是一个啥都不干的废人。
而古代中秀才的平均年龄是24岁;中举人的平均年龄要大一些,大约在28到31岁;中进士的平均年龄更大,明朝是33到35岁,清朝在37岁左右。
什么样的家庭,能白养一个啥都不干的人二、三十年?肯定不是那种靠自己种田吃饭的人。
最后,如果这些都搞定了,赶考也是一笔巨大开销,清朝有个四川举人进京赶考,前后一共用了八个月,他记了帐,在落榜后对着帐本伤心自叹:“费银数百,如泥牛沉海,毫无消息。”
只是进京考了个试,就几百两白银,差不多折合现在十几二十万,这还是他一个人独行的费。
要是坐着马车,带上书童,再去街枊巷逛逛,费翻个三、四倍完全没问题。
可以说,没个百来万的存款,都不敢去考第二次。
寒门出的贵子,都是读书的天才。
这种天才,就像现在优质的企业一样,有人做一定程度的风险投资。
“好夸张!还是现在好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涨姿势了,杨悦惊叹于古今的差异。
白晶晶庆幸自己活在现代,虽然她不用靠读书出人头地,啃老都能过几辈子衣食无忧甚至纸醉金迷的生活。
洛希瑜对古代读书人倒有所了解,但从来没研究计算过成本,也没看到有人说过这些。
看来,男朋友身上等待自己去探索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要用很多很多年,一辈子不知道够不够。
随后,今晚的跳操直播,杨悦感觉,白晶晶跳得比前两次更起兴,天也聊得更好更融洽。
家里有个男人,果然不一样。
即便今晚直播间的人气,跟第一天比简直天壤之别——四千加。
直播首秀,那可是四十万加的人气。
杨悦觉得,白晶晶一点也不气馁的样子,坦然接受这种落差。
大户人家出来的女生,果然就是不一样呢,杨悦越来越钦佩白晶晶的这种心态,处事不惊。
只是她并不知道,昨晚直播间不到一万的人气,在她下播回家去后,白晶晶第一时间给洛希瑜打电话哭诉,说心态崩了,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