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声东击西
兰陵一词,最早出现与先秦时期的楚国,北临丘陵山区,往南便是江淮平原,自古以来,兰陵、琅琊、东海、东莞等区域,是一个富庶区域, 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区域。
永嘉南渡后,这一片区域开始凋零,名门望族都往南迁,老百姓为躲避兵祸,也随之南迁,萧氏便是在这一时期,南迁至晋陵郡。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南迁,有许多眷乡情浓之人,不愿意远离故土, 便留了下来,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艰难的繁衍生息。
自永嘉以来,北方胡虏政权交替,历经后赵、冉魏、姚襄,兰陵几经易主,这座城池已经破败不堪,草木凋零,永和十二年桓温北伐,兰陵重归晋军所有。
原本兰陵城围三里,城高一丈多,夯土所制, 后被晋军修葺,如今城高两丈余, 上设有箭楼、女墙、垛口, 城外有一个倾斜的缓坡,坡下是护城河,宽约一丈多、深约半丈,常年有水,环绕四周。
这便是兰陵城的基础防御设施。
次日,萧钦之找到了萧氏故居,阔别四十年,再见时,烟火鼎盛已不在有,成片的房舍倾塌,宗祠损毁,满目疮痍,杂草丛生,一片焦土。
站在故居前,萧钦之百感惆怅,犹记得小时候,族长常说起兰陵老家的盛况,如今反差极大,又记得族长曾言祖父萧整南迁时,有一部分族人没有走, 如今不知怎么样了?
远处一个嶙峋的老丈, 衣不蔽体,杵着一根拐杖, 从残垣断壁中走出,伸着一只枯槁的手,罩在额前,望着那面飘动的“萧”字旗,但见旗下站着一位白衣小郎君,凝视这一片废墟。
“敢问小郎君姓甚?”老丈操着一口的兰陵方言问道。
因族内叔伯时常讲兰陵方言,萧钦之耳濡目染,虽不会言,但能听的懂,随之望去,用“洛音”回道:“兰陵萧氏!”
“洛音”为通行语,南北皆懂,那名老丈布满沟壑的脸上,露着惊喜,浑浊的眼中迸出精光,杵着拐杖走来,打量着萧钦之,忙问道:“可是从江左晋陵而来?”
“是!”萧钦之点头道。
老丈颤颤巍巍道:“是极!是极!晋陵萧氏族长为谁?”
“萧清!”
听闻族长的名字,老丈笑了,道:“原来是他啊!”望了望萧钦之,又问道:“你是他何人?”
“他是我二伯,我名萧钦之。”
老丈一愣,大喜道:“你便是萧氏四郎?”
“正是!”
“莫欺少年穷,我于兰陵,便已闻我萧氏俊才之名声,如今得见,幸甚悠哉。”
这名老丈,名箫囿,算起来是萧钦之的远方族伯,和族长一个辈分,比族长年高,与他一起生活的,还有十几位族人,大多年迈。
这份微弱的血缘关系,迅速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即使是从没见过的两个人,也丝毫没有突兀感。
族伯箫囿领着萧钦之绕过故居,来到了不远处一排草屋前,陋室空堂,这在里,萧钦之见到了剩下的族人,在一片白间,还有一男一女两稚童挽手走来,不远处站着一位读书的少年,顾盼而来,虽生活贫困,但干净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