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榨干朝鲜
兴中卫。
这个卫比较特殊。
是汉民同女真混编的一个卫,也是辽东七卫中,全骑兵卫所。
阵容相对豪华的很。
而兴中卫的统帅,那个当初在辽东女真叛乱时,给辽东官兵送情报的小子,听说他叫爱新觉罗氏孟特穆。
但其人自南迁建州卫后,深受汉文化熏陶,知晓大明的强大,在面临造反的时候,爱新觉罗氏孟特穆。
为避免子嗣被屠,族人无命,改换氏族,另称海拉氏孟特穆。
到大明迁都,辽东实现人丁造册时,孟特穆又改以汉名,直接叫孟特穆,以孟为姓氏.
这也是仅存于辽东的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十余万人口中,所剩无几的四千余人的女真部落。
当年朱元璋内迁女真的时候,他们也不知躲在了什么地方。
等到风波过去之后,又出来上表朱元璋,希望能获得个立锥之地,以延绵宗族传承。
对于这件事情,当时的朱元璋同意了,将辽东仅剩的女真人迁移至兴中卫屯田劳役,充作卫所兵。
并从辽东各地迁移了四千余劳壮力,同当地女真族通婚,同化。
这在朱元璋看来,是非常好的办法。
毕竟当初方世玉内迁这些女真的办法,执行以后,闹了不少蛾子,女真内迁,杀人作恶的事情不断,虽然朝廷严刑峻法,但死者是真真切切的死了。
后来方世玉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对着一部女真,也是采取通婚,同化为主,并且将孟特穆的生平事迹扒了出来。
从爱新觉罗氏,变成了海拉氏,又变成了现如今的孟特他们为了活下去,已经放弃了一切。
当初给朱元璋上表说的什么保护宗族传承。
大明朝廷会允许他们保存自己的宗族传承嘛?
在兴中卫,自洪武二十七年定居开始的四千女真族人,至今为止的四千七百女真族人,他们虽然还没有完全被汉文化同化。
但汉名,汉字,已经将他们的文化,宗族摧残的无可言表。
这里,没有辫子头,也不允许他们的辫子头出现,深刻宣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到底。
乃至于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方世玉登基后,都进行了焚毁,不允许在穿戴,不允许私藏。
现在看方世玉这么仁慈,如果方世玉知道,这个爱新觉罗孟特穆是努尔哈赤的老祖宗,只怕早就让人剿灭这支女真分支了。
当然,老天给大明开了个玩笑的同时,也在大明即将没落的边缘,给大明好好上了一课,敲响了警钟,使得大明不在是暮气沉沉,重新焕发生机。
那个叫孟哈赤的人,给大明敲响了第一声警钟,他的造反,提醒了大明改革,而藩王联军亦是给大明敲响了第二道警钟,告诉大明强大不是永恒的,一直发展,一直强大才是唯一的。
或许,没有孟哈赤,大明也意识不到,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一百年前的强大,并不能放在一百年后来说。
今天的孟特穆坐在府宅里,穿着常服,悠哉悠哉的晃动着摇椅,看着大明时下最火热的话本小说,太祖之崛起逆袭之路,问太祖乞丐到皇帝之路,乞讨不能生唯造反尔。
这三本书,从头到尾,讲述着大明太祖皇帝,是如何从个放牛娃,变成了和尚,又变成了行僧乞丐,二十六岁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短短十五年,开创了大明王朝。
这段发家史,不单单是被周边藩国奉为珍宝,高呼不可能,便是在大明境内,似如朱元璋这版一路屌丝逆袭的成功,也是深受普罗大众喜爱。
对于所有撰写朱元璋的话本,孟特穆最近钻研上了一个名为从穿越类的话本,讲一个平凡的人,穿越时空,在大明的建国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当然,这都得益于大明的文风开放,只要不是过分到不能忍,不抨击时政,朝廷都懒得搭理,删减都懒得删减。
“奴才拜见千户大人!”一名穿着汉服,却说着一口蹩脚汉语的男子,在孟特穆的面前跪拜道。
“嗯,什么事情说吧。”孟特穆翻阅着话本,他真的太喜欢看朱元璋发家史了,太有感染力了。
弄得他都想试一试,当然,这个也只限于想,真正付诸行动,孟特穆是没这个胆子的。
整个辽东有多少女真人?算上辽东大北方的野人女真也不过几万人吧。大明在辽东的驻军就高达十万官兵。
“辽东总兵府的人来了,说是带来了盛总兵的军令,要大人去接令。”
闻言,孟特穆猛地起身,丢了手中的话本,一脚揣在了奴才的肩膀上,呵斥道:“你个狗奴才,天朝的使者来了,说话还吞吞吐吐的,你想害死老子嘛。”
上去又是一脚,孟特穆气得火冒三丈,碎了一口道:“等老子回来,再处置你!”
说着,孟特穆赶忙收拾官袍,待上官帽,向着前院走去。
他虽然被授予千户武职,但终究被大明记为外族人,在前院见到来传令的小旗兵,孟特穆连忙跪拜道:“奴才兴中卫千户孟特穆,接总兵府军令!”
小旗冷眼旁观,一脸厌恶道:“谁是奴才?”
“我是奴才,我是奴才~”孟特穆连忙开口说道。
小旗冷哼一声道:“奴性未化的东西,辽东总兵府有令,着兴中卫调五千骑兵,全副武装,随总兵盛庸南下鸭绿江!”
说着,小旗一脸厌恶的将令牌丢给了孟特穆道:“接了军令,就赶紧动作,延误军机,抄家杀头你是知道的。总兵大人已经自建州卫出发了,你现在追,还能赶得上!”
说罢,小旗一脸嫌弃的目光,离开了府宅。
孟特穆跪在地上,对着离开的小旗兵,连连磕头道:“圣使慢走,圣使慢走!”
直至传令的小旗兵已经远去,孟特穆这才起身,然而他的脸上没有半点的讨厌自己,反而有点沾沾自喜。
在他的理念中,自己能做奴才,也是荣耀,看看他府中的这些下人,做奴才的机会都没有。
也不知孟特穆的脑子是怎么生长的。
当他回身,准备传令召集军队,赶赴前线参战时,那个先前的老奴才又跑到了孟特穆的身旁,跪拜道:“主子,您要出征了?”
“奴性未化!”不知为何,孟特穆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老奴才,心中冷哼一声,冷不丁的冒出了一句先前小旗兵的话来
“传令全军,积极准备,未时三刻出发,尽快赶往鸭绿江!
孟特穆怡然自得的说着,转身离开了院子,他要回去穿上自己的披挂,准备上阵,为国立功!!!!
“主子,咱们这一走,族中所有能上马弯弓的人都跟着去了,一旦有人来攻,我们要如何抵御啊。”
老奴才跟在孟特穆的身边,一脸纠结道。
孟特穆冷哼一声,气息沉稳道:“谁来攻?鞑靼?瓦刺?还是那些草原部落?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羔羊,虽然不知道天雷王为什么现在不对草原动手。”
“但草原依附在大明的粮草贸易上乞活,他们敢进攻我们?再说了,我们这里只是第二道防线,前边还有四卫兵马阻拦。”
“他们没等到咱家,就被打回去了。”
孟特穆对大明边防军的实力,还是非常相信的,他也相信,大明想对付草原,轻而易举。
至于为什么大明一直没有动手,却也没有人知道了。
不过,辽东除了兴中卫的女真部落外,还有纳哈出所部,驻扎在咸兴卫。
隶属大明朝廷管辖的羁縻卫所。
归辽东总兵府统筹。
纳哈出是当年冯胜征辽东时,收复辽东地区,将纳哈出一路赶到了咸兴卫,遂投降明军,后又被朱元璋调去云南打仗,纳哈出病亡,其子察罕袭封沈阳候。
在朱标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一直是朱标的武将班底之一,对朱标也是极其忠诚,但朱标病了,察罕被淮西勋贵排挤,朱元璋便让他带着残存部族,在咸兴卫猥琐发育。
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察罕还是有奋斗之心的。
看着手中的文书,察罕道:“我们建功立业,重回帝都中枢的机会来了
“侯爷,什么机会?”
“天雷王要我部全力协助中央军,护卫中央军侧翼,帮助中央军彻底荡平整个朝鲜国内的叛军。”
“并且天雷王还说,事成之后,调我入京。”
察罕脸上挂着笑容。
原本当初的许多淮西勋贵,在听到太子朱标病倒的消息的时候,都感受到自己要大祸临头了。
如果不是方世玉回来,察罕也会被朱元璋以蓝玉谋反案,连坐杀了。
这些昔日的朱标班底,虽然说许多人方世玉都没能接收过来,但却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武将断层案件,真正有能力,有影响的武将勋贵,还是被方世玉尽可能拉扯在身边。
这一次出征朝鲜,方世玉才知道察罕这号人,查阅籍贯,对察罕以往所做的事情也有了一定了解。
方世玉甚至感觉,大明想要迅速统一草原,怕是还要用用察罕这个铁木真子孙的身份。
更何况,大明的军队中,并不是没有蒙古籍贯的人入伍,甚至这些蒙古人,在军中还是尖子兵,能力相对超群,马术是大明人拍马也追不上的。
至于眼下,还是应该给察罕一个能回京的理由。
“侯爷,您要是回京了,族人们怎么办啊
察罕微微点头,沉吟片刻道:“族人们先在这里留守,朝廷会任命新的千户领兵,不用挂牵,若是有人敢欺负我们族人,在京中,本候也饶不了他!”
察罕目光坚毅,语气笃定,他已经做好了返回帝都,重回朝廷中枢的准备。
建州卫总兵府,李景隆郁郁寡欢,这么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竟然要留在后方,调度军需供给。
虽然看似一个重要的职位,但对于以武封爵的大明而言,这点功劳,真的不够看。
更何况,朝鲜有多么弱,李景隆常驻辽东,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望着苍穹烈日,徒呼奈何。
这个时候,盛庸已经同徐钦,常继祖的中央军会合,辽东出动的将领并不多,毕竟全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五万出头的人数。
常继祖道:“这次的作战目的非常简单,朝鲜的地形,武英殿也多有备份研究,山地颇多,并不利于骑兵展开冲锋作战。”
“而朝鲜世代蒙受天朝教化,汉中,和宁,江陵,三座大城排在一条线上,将朝鲜的南北分开。”
“想要消灭李芳干所部,我军就要发动强攻,现在是李芳干占据汉城,江陵,李芳远占据和宁,以南地区,所以这次中央军并没有骑兵赶来,绕后迂回,奔袭,就要靠辽东的女真骑兵和蒙古骑兵了。”
常继祖作为三军主帅,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说话。
这套说辞和行军布阵的方针,自然不是常继祖和徐钦两个人想出来的。是整个七军都督府,无数勋贵彻夜不眠,盯着朝鲜地形,以我军长处,敌军软肋。
做出了无数中遐想攻势,给出的最完美的答案。
所以说,徐钦和常继祖来到朝鲜战场,真正的目的除了镀金之外,就只剩下见一见血,看看战场是什么样子的。
这也是方世玉授意的,毕竟他身边都是老将,蓝玉还能活几年?也没个定数,常升和徐辉祖的年龄都不小了。
也是时候该磨炼一下小一辈的,让他们见识战场的残酷,以后继承老子的爵位,更好的处理大明的军务。
人和人真的是分三六九等的,有的人,他生下来,就是统治阶层,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被统治的。
大明朝没有经历蓝玉案,没有经历靖难,没有朱允炆的乱政,整个大明的发展,欣欣向荣,这些二世祖,三世祖,自然非同比拟。
盛庸躬身道:“山地作战,敢问将军,带来了多少虎蹲炮?炮弹可否足够,能否轰开汉城的大门!”
盛庸躬身询问着,大明已经将人海战术和冷兵器砍杀战术抛弃了,现在的大明,打仗先看火器配备的是否足够。
在极力减少伤亡的情况下,用无数的炮弹去轰击敌人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点的心理防线,直至最终用炮火覆盖的方式轰碎之后。
再以火铳枪冲锋缴械。
徐钦道:“便携式虎蹲炮七百三十门,炮弹二十万发,后续炮弹,弹丸,会从海上直接在我军驻地沿岸卸货补充。朝廷驻直沽口海军,已经封锁了整个朝鲜沿海,无论我军推到哪里,都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徐钦坦然道。
在他看来,这场战争,真的不用打,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朝鲜内部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因为遣使,李芳干和李芳远没有按照使者的意思,还政于李芳果?
徐钦是徐辉祖的儿子,他知道的信息,远远超过了在场任何一个将校。
“主子,我们的战争目标是什么?抢钱?抢粮?还是抢女人?或是直接占领整个朝鲜?”孟特穆点头哈腰的开口说着。
徐钦和常继祖对视一眼,看着孟特穆道:“这人谁啊?开口闭口主子奴才的?”一脸茫然的看着盛庸。
见状,盛庸连忙解释道:“徐参谋莫要见怪,汉人女真孟特穆,是朝廷册封的兴中卫千户。”
徐钦闻言,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当年在辽东造反,抢粮食的,就是他们吧?”
盛庸刚要点头,孟特穆连忙跪了,磕头的速度,简直令人望尘莫及。
“行了,天朝的军人,没有主子,没有奴才,管好自己的嘴巴,比什么都强,不管是你汉人女真部,还是汉人蒙古部,沈阳候也听着点。大家都是给朝廷卖命的,做的好了,天雷王的赏赐,封妻荫子,王侯代代,做的不好,帝王一怒,千里浮尸。”
“以后在军中,统一按照朝廷的官职或爵位称呼,再有出现主子,奴才,首领等称谓的,一律军法从事,定斩不饶。”徐钦虽只有二十出头,比方世玉小了些,哪怕他还没有承袭魏国公的爵位,但他的这番话,也确实是让察罕和孟特穆惊了一跳。
狐假虎威,说的也就是这般了。
吃军队的饭,不给这几个大国公面子,这饭可真的不好吃。
看着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就这么捏住了察罕和孟特穆,盛庸笑着打圆场道:“这些都是军纪问题,还是先说下,关于朝鲜的进攻方针吧。
在这里,可以将朝鲜比之为宋,一个靠兵变夺权取来王位的国家,兵备松弛,而且经历第一次王子之乱和眼下的第二次王子之乱。”
“这同时是一个喜欢内部政变,乃至兵变夺权的国家。”原史中,李成桂兵变夺权,为了让自己的王位坐的安稳,合法,遣使大明,希望能得到大明朝廷的册封,说白了就是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和册封。
前文也说,李成桂连国家名字都选了几个,交给朱元璋裁定,朝鲜亦是从中脱颖而出,只是也不知是为何,原史上的朱元璋。
虽然给李成桂定了国号,但却并没有给李成桂册封文书和印玺,铁卷,国书等一切关于大明朝廷同意册封李成桂的官方文件。
乃至于,李成桂在原史上,一辈子都没敢自称朝鲜国王,似乎是怕犯了朱元璋的忌讳,但他既是兵变夺权,又不能放弃手中的权力。
只好搞了一个,代执朝鲜国事的名号出来,掌握朝鲜大权。
虽然方世玉没有吝啬,该给的都给了李成桂,但中央朝廷对朝鲜的态度,一直都是瞧不起,看不上。
同处于一个时代,谁能看得上靠着兵变夺权的李成桂。毕竟大明刚出现一个屌丝逆袭的超级雄主。
李成桂的兵变夺权,是他最大的污点,同时上行下效,他也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第一次王子之乱,李芳远作乱,李成桂没死。
第二次也就是现在的王子之乱,双方都有中央朝廷支持的影子,这个时候,李成桂也没死。
不单单李芳果控制不了这两个兄弟,便是李成桂,也只能徒呼奈何,毫无办法。
李芳远同李世民相差无几,虽然所处环境不同,但人生经历,堪称如出一辙,能力未必比的上祖师爷,但领军打仗是真的有两下子。
或许都是姓李的缘故吧。
他们家喜欢兄弟相争,乃至闹的天翻地覆。
帅帐中,彻夜交谈,竟然没有一个人犯困。
直到这个时候,盛庸才想起来,开口询问道:“常将军,徐参谋,你们俩,都是毕业于南京陆军学院吧。”
“对啊,怎么了?”常继祖直接开口回答道。
盛庸笑着道:“怪不得,怪不得。这个方法,和当年在学院,太祖皇帝亲自督导编撰的兵书说辞,如出一辙。”
徐钦尴尬的笑了笑道:“太祖高皇帝的战略目光和智慧,岂是我等能望其项背的,行了,多的别说了,打仗就是钱。朝廷给的军费只有两月的时间,拖得久了,兵饷都是问题,明天修整一日,夜里拔营,跨过鸭绿江,奔袭汉城。”
“汉人女真骑兵,汉人蒙古骑兵,孟特穆负责左翼,沈阳候负责右翼。若是部队在中间遭袭,你们就引颈就戮吧。”
徐钦说罢,让一众将校离开了帅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