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自行车的车轮飞速转动。那时候,上海马路上的私家车还不多,人人都认为开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即使有钱,也不会轻易动买车的念头。
老城厢不大,按照记忆地图一路抵达中山医院。神奇地在医院门口遇到了小姨妈。
小姨妈站在12月的阳光下,阳光在她额头以下的脸部投了一团阴影,使她的表情隐藏在小小的阴影中。
朱盛庸还是从她低垂的双手中一眼看出她的无助。
小姨妈是外公的小女儿,最受宠,也最少受教育。因为年代的缘故,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读过书。
她上面的哥哥姐姐,学历最差就是二姐姐。二姐姐即是朱盛庸妈妈,朱盛庸妈妈财会专业大专毕业。
大姨妈在有机生物化学研究所做研究员,正经本科大学化学专业毕业。
大舅舅和二舅舅都是研究生。一个工作后被单位调去东北支援边疆建设,一个毕业后去了外地扬州做粮食系统的公务员。
几个子女都很独立,只有小阿姨,从婚前到婚后,不曾离开过外公身边。她婚前婚后都住在外公的砖木自建房里。
小阿姨跟一位长她十岁的山东籍退伍军人结的婚。
本来,那位貌不惊人的山东籍退伍军人只是借住在外公家,后来不知道怎么跟小阿姨情愫暗生。再后来嘛,赶在小阿姨肚子大起来之前,外公做主,赶紧让两个人结了婚。
这些长辈们的秘史,全是朱盛庸从哥哥朱盛中口里得知的。
朱盛中甚至给朱盛庸讲了他们父母结婚的故事。不仅具备细枝末节,还有点评分析。只是遭遇家族变故的当下,朱盛庸没有心思追忆。
“小阿姨!”朱盛庸刹车。
“阿庸头!”小阿姨未语泪先流,“阿公独自在家的时候昏迷,倒在了地上。我中午从街道工厂回家,在厕所发现了他。当时大便小便一地。也不知道他一个人倒在大小便里多久了。阿庸头。好作孽啊。”
朱盛庸听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他锁好自己的自行车,跟小阿姨一起往医院深处走。
“小阿姨是专门出来接我的吗?”
“不是。我只是心里难受,想出来透透气。”
“阿公现在怎么样了?”
“还在抢救中。”
在简陋的医院走廊里,朱盛庸并没有看到更多亲戚。大舅舅和二舅舅不在上海,在上海的女儿们中,大姨妈是个将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一双儿女的人,她一年最多看望阿公两次。而小姨夫深知阿公对他看不上,素来与阿公面和心不和。
当朱盛庸在简陋走廊里看到妈妈和爸爸的面孔时,内心充满欣慰。那一瞬,他原谅了爸爸的暴虐和妈妈的软弱,心中激荡着温暖。
朱爸爸显然没有做好看到小儿子的心理准备,看到朱盛庸的一刹那,眼珠子顿时鼓了起来。紧绷的腮帮子里,可想而知藏着的不是一句好话。
“是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叫他过来的。”朱妈妈开口道,“爸爸在第三代中最疼爱的就是阿庸头了。毕竟89岁高龄了,万一他挺不过今天,好歹也能看一眼他最疼爱的外孙。”
朱盛庸生怕爸爸爆喝一句“给我滚回学校看书去”,还好,爸爸素有公共场所的概念,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翻脸,露出暴君的面孔。
贴着大红“抢救”二字的静音门紧紧闭着,朱盛庸既盼着它打开,又怕它打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