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愿只是笑了笑,看着大妈出了些汗,“姨,需要帮忙不?”
在一边坐着,你大娘没问题。”
只见大妈把背后的大包裹一取,放在一旁空着的位置。
然后借着支撑点,整个人进来了,坐在空位上。
大妈看着票上的座位信息,正好跟现在这个位置对上,满意的点点头,“没想到误打误撞找到了自己位置。”
(60-70年代火车票)
//
大妈也是个健谈的,将自己行李收整好,把儿子抱起来,放在里面,“姑娘,你们是去下乡的知青吗?”
楚愿本来正处于无聊状态,附近坐着的大多都是下乡知青,熟悉的才低语两句。
她也没有可解闷的东西,所以一听到大妈的声音,楚愿就知道!
这条路上肯定不会闷了!
毕竟华夏大妈,那是能聊天的一把手。
“是啊是啊,姨是去干啥的?”
莫溪看了看两人,自知插不进去话,索性在一旁听着。
大妈摆摆手,“我去找我家男人,随军勒!
我家男人在部队一个人,这年前商量让我去帮帮忙。”
大妈笑得朴实,眼中满是对以后生活的向往。
这个时候的女人,能在丈夫身边,带着孩子,照顾男人后方,是最幸福的时候。
“俺叫王翠,你叫王婶就好。”
听到这话,楚愿甜甜的叫了句婶子,看着婶子的儿子被养得很好,不由得点了个赞,“婶,你男人娶了个好媳妇!”
这个时候孩子大多都是被散养,有的娃身上脏兮兮的,家里的大人也不管,鼻涕混着泥巴吃进嘴里,那个场面能让楚愿恶寒好久。
听到楚愿夸自己孩子,王翠脸上的笑意更甚,对一个母亲来说,夸孩子比夸自己还要兴奋。
看向楚愿的目光愈发友善,“妹子,你这是去哪下乡?”
王翠看着周围全是些年轻人,也大概猜到这车厢的人,大多都是知青下乡。
楚愿从口袋,实则空间抓了一大把瓜子出来,递给王翠,“南方海岛,婶你男人在哪啊?”
王翠有些不好意思接过瓜子,毕竟这个时候啥都是金贵货,没有交换食物的说法,但瓜子这种东西一年也吃不到几回。
注意到王婶子吞咽口水,楚愿将瓜子往她怀里塞,顺便给莫溪来了一把,露着个大牙,“别客气。”
王翠这才不好意思的将瓜子收起来,听到大妹子的话,面露喜悦,“那可不巧了吗!
你婶子也是去海岛的,我男人在西南军区。”
楚愿听到这话有些激动,没想到跟大妈一个地方。
那她以后岂不是能第一时间吃到新鲜瓜?
“那真是巧到家了啊!”楚愿由衷的笑道,以便掌握一线情报。
王翠也笑着,看着楚愿白嫩皮肤,这下乡可怎么办哦。
这么好看的小姑娘,居然去那么苦的地方。
不知道她家里人怎么想的,长得这么好看,白白净净的,要是她闺女她可得捧在手心里养着。
“大妹子啊,海岛那边可苦了!
你家里人怎么没把你往好地方挪勒?”
“我挺想去海岛的,有海有山,风景好!”
楚愿磕着瓜子,视线再往周围瞟,因为很多人找到座位后,唠了几句逐渐安静下来,所以有一道哭声格外醒目。
王翠还想说话,但是周边的哭声让她有些好奇,被这道声音吸引了过去,就看见一个扎着麻辫的女孩在座位上哭个不停。
“又是一个不想下乡的。
现在城里姑娘就是金贵,国家的号召都听不进去。
下乡那是做贡献,这哭得搞得国家把你卖了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逐渐开始实现对号入座,卧铺车较早硬座车稍晚,在改为计算机售票前,新中国铁路使用硬板火车票,这种车票提前在印刷厂印好,票面只有车站、票价等信息,不标明座位号)
(#实行对号入座后,旅客到车站买票时,售票员会根据旅客需求,在硬板车票后面贴一张,印有铺位(或座位)号的小纸条,硬板车票和小纸条结合起来,才是一张信息完整的火车票)
##没找到1968年到底有没有,但我设定的是有准确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