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关灯
护眼
第206章 废除户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朱祁镇不喜欢去奉天殿,除非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开个会什么的,因为他觉得奉天殿太正式了,群臣在殿上,说话办事都要小心翼翼,一句话前前后后思考半天,生怕哪里说错,惹来麻烦。

因此,他通常都待在御书房,在这里召见大臣,也显得亲切一些,让人感觉没那么拘束。

太监怀恩看到皇上回来,也是激动万分,赶忙沏了一壶茶来。

朱祁镇看到他,下意识地问道:“是你啊,金英呢?”

怀恩木讷道:“金公公……出海了……”

“出海了,何时的事?”

朱祁镇突然想起来,安排金英跟随船队出海,好像是自己的决定。

因为他一直觉得,在皇宫里放这么多宦官,实在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别看宫里只有九千个房间,按理说,宦官宫女最多也就一万人左右,可是,能住在宫里的宦官宫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特别是宦官,大部分都不住在皇宫,只有一些有身份的,或者需要值班的时候才会进宫,其余的时候,都住在宫外。

不当值的时候,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甚至有些宦官的宅邸比官员士绅更加气派。

当初查抄王振财产的时候,只宅邸就有十几座。

朱祁镇看过当下宦官的名册,竟然有五万多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让他很纠结,大明朝即将迎来新的时代,最稀缺的就是人力资源。

干脆,给他们安排一下,跟着船队出海吧!

效仿当年郑和,出去当个海贼王不好吗?

不过,这段时间去南京,每天忙着和反贼斗志斗勇,又要抓人杀人,倒是把开海的事给忘了,也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朱祁钰面色有些古怪,说道:“关于下西洋一事,臣弟给皇上送过奏疏……”

“不好意思,朕实在是太忙了!”

朱祁镇脸上略带歉意,说道:“你那些奏疏,朕都没来得及细看,你来说说,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朱祁钰点点头,说道:“皇兄离京之前,钦天监彭清和文史馆汤晓钟各执一词,针对海图的问题始终没个定论,后来经过吴沧海等人辨认,文史馆的海图确实有很多错误。”

“看样子,果然是文史馆的人誊抄的时候出了问题!”

“可是,汤晓钟拒不承认,坚持自己所收录的海图没有问题,臣弟和内阁商议之后,一致认为,趁着下西洋的宝船还在营造当中,不如先派遣两支小规模船队打头阵,分别按照两份海图,各自去印证哪条航道可行,一支由彭清带领,另一支由汤晓钟带领。”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如此也是个办法,什么时候出发的?”

朱祁钰回道:“大致在一个月前,方才皇上提到的金英,便在汤晓钟的船队上。”

朱祁镇皱眉道:“他自己选的?”

“是!”

“那彭清的船呢,可有人随行?”

“朝廷安排的人员,大多跟在汤晓钟船上,不过,吴沧海等人坚持跟着彭清。”

听到这里,朱祁镇心中大致有数了,看来,某些人有苦头吃了。

“其他的宝船何时能造好?”

“臣弟专门和造船厂询问过,宝船造好以后,需要阴干三到四年的时间,不过,洪保、吴沧海等多位有航海经验之人曾提出,若是改为烟熏烘干,可以将这个时间压缩数倍,只需要十个月左右便可下水,臣弟已经安排人建立了烘干场,尝试用烟熏烘干,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十月之前便可启航。”

朱祁镇点点头,将三年时间压缩为十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西洋三个字说出来轻松,可是,只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需要举国之力的支持,特别是宝船,若是质量不过关,半路上散架子,将损失多少人力物力!

这个烘干法倒是可行,就看船工们的技术手法了。

“这件事你做的对,明天就下旨,提高船工待遇,薪俸翻一倍!”

朱祁钰有些不解,问道:“翻一倍,是不是……太多了?”

船厂的船工可不是三五个人,至少十几万,翻一倍得多少钱啊?

“不多,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只要有本事,朕绝不会吝惜银子,而且,朕准备废除户贴制,所有百姓都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再受户籍的限制。”

“啊……”

朱祁钰再一次惊掉下巴,废除户贴制?

哪怕你是皇帝,天下的事你说了算,可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怎可说废就废?

朱祁镇当然清楚,可是,户贴制不废除,人力资源跟不上,新政如何开展?

虽然在后世眼中,户贴制是桎梏,是阻碍历史发展的枷锁,可是,看待任何事都要先搞清楚一件事,其背后的环境是什么?

如同科举一样,在诞生之初,绝非一无是处,而且,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措施。

洪武三年,朱元璋宣布实行户贴制,标志着明朝户贴制正式启用。

最开始建议户贴制的人是太常少卿陈昧,太常寺主要负责朝廷的宗庙礼仪,有一次陈昧向朝廷上奏,说按照周礼,皇帝在祭祀时应该把国家的户口人数告诉上天。

陈昧的谏言与朱元璋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明朝刚刚成立,这个时段最重要的是稳住民心,然后才能继续发展,然而如何能得到民心,让他们认为君王是至高无上的?

朱元璋思来想去,觉得祭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通过祭天来告知天下百姓,皇权是上天注定的,天道不可为,好让那些黎民百姓真正臣服于自己。

不过,陈昧的建议虽好,却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首先要掌握这个国家的详细人口数量,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况且明王朝还未完全巩固江山,战事连绵不断,统计人口更是难上加难。

不久之后,有人帮朱元璋解决了统计人口的难题。

此人名叫陈灌,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之一,任宁国知府。

陈灌在任期间,除了尽职尽责地搞地方建设之外,时常去体察民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当地士绅豪强经常会用各种手段霸占百姓的土地,于是严加查处,并明令当地士绅,不准欺压百姓,否则严惩不贷。

可是,士绅豪强们虽然不明抢,私底下却有很多手段,官府的命令只治标,无法治本,于是陈灌开始在宁国地区彻底清算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防止豪强再度霸占。

具体举措就是挨家挨户的清算,把每一家的人口,房屋,土地,甚至是耕牛的数量一五一十的统计出来,然后经过官府和被调查住户的确认,俗称户贴,签字画押后一式两份,分别交给官府和百姓保管。这样一来每家的财产都有了明确的数字,即使被豪强霸占,百姓也可以拿着户贴去官府告状。

陈灌这一举动可谓一举两得,不仅有效维护了百姓的利益,还让官府精确掌握了子民数量和土地面积这两项重要数据。

这项举措上奏朝廷之后,朱元璋不禁摆手称赞,认为如果效仿陈灌的户贴制,把户贴制普及全国,那么不仅可以掌握全国子民的数量,还能有效地抑制土地兼并问题。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心灵研究事务所 太古剑尊 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 我有一颗法则奇点 爆笑随便侠 童话世界的魔法师 我是唯一的玩家 做媒这一块,我谁都不服 明日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