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表姐驾到(上)按照刘远风看书的习惯,他先将四本书全都大致浏览了一遍,做到对书的总体内容心中有数,再思考具体的练功方案。
整体来看,这轻功功法在人阶要达到出手不见手,出腿不见腿,千变万化,人若未动的效果;地阶则需达到我身化风,世间无我,清风拂过,石碎山崩的小成境界;天阶则要领悟世有皆无,只无常有,万物归一,一归虚无,大道天成的真谛。
刘远风想了一会儿后,笑言这不过是一门武功而已,却弄得跟哲人参悟天地一样。在那些努力练功的人中,又有几人能有心、有精力去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参天悟道上。
要知道,即便是在前世那个学术昌明的时代,哲学都被大部分人看做是最没用的学科。而在这个文明并不算多么先进的世界里,绝大部分百姓都是绝对的文盲,除了那些饱食终日的富贵贤士外,还有谁会来研究哲学呢。
可那些人又一般不会认真习武。再加上能有资格看到这功法的人少之又少,也就难怪这功法创立三千年了,才只有两个人练成。
但是对于哲学硕士出身,又一心追求懒道的刘远风而言,这功法简直就像是专门给他写的一样。
旁人看起来极其晦涩难懂的文字,其实都是前世一些简单哲学思想的变型,这些还停留在对世界本源和物我关系进行探讨的思想,在前世都已经是被扔进坟墓好久的东西了。
人阶的修炼就是找到自我——我因我在感知而存在,万物皆因我之感知而存在。
地阶则是达到无我——我之所感、我之身躯皆幻象,唯我灵魂实存,自在自为,逍遥自然。
天阶则是彻底达到无我,无物,无为之境——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万物,无物实在,唯道实在。
甚而我之灵魂也是虚无,天地间唯有一个在感知一切的思想才是实在,这是直接包囊万物,可以直接感悟大道的思想,正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想到这里,刘远风突然意识到,这本书的总纲中,对人阶和地阶的形容都只有四个短句,但到了天阶就变成了五个词。
对于普遍有那么一点强迫症的人类而言,这种情况还是会让人有点小奇怪的,如果不是极其必要,作者是绝不会在对天阶的介绍中加上这第五个词的。
于是刘远风认真的看了看多出来的这最后一个词“大道天成”,隐隐感到这可能与那传说中的道阶有关。
而要真的是这样,那这本书就一定是那传说中唯一一位修炼到道阶的鬼谷上师所留了。
刘远风能够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一点,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修炼中将这最后一句从天阶的修炼中抛出去,只要将“一归虚无”所对应的功法练成,就算是天阶大成。
而这之后,就要用另一个层次的视野来分析领悟最后的四个字了。
事实上,太祖和世祖就是没有意识到这点,一直拘泥于天阶层面来修炼,结果最后这里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从而不仅影响了天阶功法最后一段的修炼,更是彻底与道阶无缘,只能成为传说中最接近道阶的人而已了。
不过此时的刘远风对于这些事是不会知道的,他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析来摸索着去修炼罢了。
即便刘远风借助前世哲学的知识,对整部功法都能够基本做到轻松理解,但也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很快神功大成了。
刘宗的武功都首重修心,尤其是轻功,而修心又是刘宗武功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这也让刘宗子弟普遍重视自身的修养,甚至让刘宗子弟的寿命普遍较长。
但这绝不是说基本功的扎实修炼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要想将修心的体悟真正与武术融合到一起,使之真的成为一门可以实战的功夫,就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更多的流汗了。
所以,身体年龄只有三岁的刘远风为了自己的懒道追求,不得不开始了更加刻苦的修炼。
也从这一天开始,他把自己每日练武的时间增加到了六个时辰,也就是前世的十二个小时。看书的时间则减少到两个时辰。
而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不到万不得已,刘远风是绝不会改变自己八小时睡眠的习惯的。
虽然他很懒,但只要是他下决心做的事,就一定会做好,这也算是刘远风的一大特点。
他的名言是:“今日的勤劳是为了明日的懒惰”,“今日自己多流汗,明日看别人流汗”,“现在累一天,他日懒十年”……
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刘远风没有安排吃饭的时间,那是因为吃饭是可以在看书的时候顺便解决的。
想象一下,倩儿喂饭、楠儿翻书、燕儿扇扇子,而刘远风坐在不断加大加高的摇篮式座椅里,只需要张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