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风波
州衙大堂中的三人都静静等待上座那位节度使大人的后文。
除了姜常平和董万钧,天玄派的苍松道人也在其中。
天玄派乃是受太傅所托驰援北境诸州,杜清辉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助力。
杜清辉在成为节度使之前乃是都察院左都御使,正经的二品大员。
只不过都察院比起六部在仕途上还是差了些,谁叫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
谁成想玄阳皇帝对这位杜御使极为倚重,不顾数位尚书的劝阻力保杜清辉坐上了节度使的位置。
别看节度使是地方官,可手上的权柄可比都察院大得多,甚至比之六部尚书也不差。
杜清辉缓缓开口:“如今玄阳遭逢大变,陵州诸势力需感念圣恩,出力一同保卫玄阳疆土。”
一直旁观的苍松道人终于抬了抬眉毛,看了一眼这位手握重权的节度使大人。
杜清辉刚才的话翻译过来就是,那些打算在陵州的捞好处的势力也该到了出出血的时候。
姜常平很有觉悟的附和:“杜大人所言有理。”
姜常平孤傲,但面对顶头上司,再傲下去便是愚蠢。
作为官场老手,他很清楚其中的门道,现在杜清辉初来陵州,正是表忠心的好时候。
这位杜大人可是皇帝陛下眼前的红人,只要稍加举荐,说不定便能调入京都,做个京官。
虽然地方官油水多,但终归是离皇宫近的地方更容易做大官。
当然,前提是实力要过硬。
董万钧:“这就去办。”
杜清辉摆了摆手:“去吧。”
董万钧三人起身对着杜清辉鞠了一躬,而后缓缓退走。
三人跨过门槛。
苍松道人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董万钧。
自那夜之后,他便再也没有见过董万钧,再次相见他心中依旧忌惮。
他已经听说了董万钧在北原的传闻。
能被那些崇尚武力的蛮子推崇的人,无一不是狠角色,他觉得自己那夜退走简直不要太明智。
这时,姜常平也望向董万钧:“董大人,此事恐怕不容易。”
陵州新来的那些势力一个个来头大得吓人,就算是杜清辉下令,他也不想一口气全部得罪。
毕竟他出身姜家,总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董万钧面无表情:“打到听话为止不就行了。”
“.”
姜常平嘴角一阵抽搐。
这样混不吝的话也就董万钧能说得出来,他自认不行。
做官一道要讲究圆滑,当然不是说一味的卑躬屈膝,而是要知道哪些人可以欺,哪些人欺不得。
陵州这些势力让他得罪一两个,当然无所谓。
可若是全都得罪了,即便是他父亲老尚书的情分也保不住姜家日后的太平。
所以极少有官员愿意做孤臣。
姜常平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董大人,这次你来出手,我欠你一个人情,如何?”
今日杜清辉所言之事他实在不便出手。
平心而论,比起其他那些州的总兵和知州,他与董万钧的关系还不错。
只不过碍于那位皇帝陛下的眼线,两人不可能太过亲近。
董万钧抬脚就走:“随你。”
比起姜常平,他就要光棍太多。
倒不是说他没有牵挂,而是神府门比起姜家差太多。
姜常平担心影响后世子孙做官的问题在神府门根本不存在,他自然可以放心的出手。
至于姜常平的人情,自然也要领。
官位爬得越高,越害怕欠人情,因为每一个人情的代价可比金银要大太多。
一个知州的人情确实很值钱。
一场惊天风波在陵州掀起。
奉朔方节度使杜清辉之令,驻陵州各方势力需出人协助镇守运粮官道。
起初自然有很多人不愿意。
毕竟他们背后的势力极大,而且玄阳朝堂关系错综复杂,即便是杜清辉对付起来都要头疼,他们自然有恃无恐。
可谁也没想到陵州总兵董万钧一人挨家挨户的问候,打得那些势力不得不从。
这些势力受了打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一时间弹劾董万钧的奏折如雪一般落到那位皇帝陛下的案前。
只不过这一次皇帝陛下一改往日从谏如流的习惯,只说了一句:“都察院没了杜清辉,有些不懂规矩了。”
这话吓得都察院那些年轻御史们再不敢弹劾只字片语,心惊胆战了很久。
皇帝陛下下了定论,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陵州那些势力这顿打就算是白挨了。
不少人都在以此事揣摩圣意,觉得董万钧是个不错的人才。
虽然有了这等污点很难做到一人之下位极人臣,但变成一把杀人的刀却正合适。
估计那位皇帝陛下也是存了这等心思。
若是董万钧如杜清辉一般懂得些讨好皇帝的法子,说不定也能沿着杜清辉的路子做个都察院御史。
一时间拉拢董老头的人多了不少。
当然心生怨念者也不会少。
这些势力都不是徐定春那一派的人,当然要报复。
被董老头揍的那些势力虽然因为圣谕不敢对董老头动手,却可以暗中对付神府门。
一波汹涌的暗潮已经悄然向着黄龙府逼近。“江湖事,当然是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