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读到这里,施泰因已经开始头皮发麻了。
他停下来,深吸了一口气。
手指颤抖地翻开下一页。
施泰因却没想到,陶哲轩日记接下来的内容,更加的劲爆,刷新了他的世界观。
……
2016年,8月9日。
我失眠了。
那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似乎找到了答案。
有没有可能我也是某一本书里的角色?
我之所以跟牛顿、欧拉这些天才,想象力差距那么多……
是因为作者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换句话说,人类顶尖数学家所拥有的想象力,是小说作者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
一个人类顶尖数学家到底有多利害?
拉马努金靠做梦研究数学,这是小说作者都不敢写的程度。
小说是要讲逻辑的。
而现实是不讲逻辑的!
普通人之所以感觉不到顶尖数学家的伟大,是因为那些都是历史事件。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感觉理所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如果把这些顶尖数学家的战绩,带入到现在的时代,就能深刻感受到了这些人的妖孽。
牛顿的事迹,如果放在现代的背景,就是一个绝世天才横空出世,凭一己之力,用一年时间把一个地球文明的人类,带动到了星际文明。
哪本小说敢这么写?
而在历史上,1666年那一年,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被称为牛顿奇迹年。
人类顶尖数学家,是放在小说里,都要被读者大骂开挂开的太离谱的存在。
那是人类智商的巅峰,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存在。
包括作者。
于是,矛盾的事情诞生了。
假设存在那么一本书。
一个智商普通,无法理解人类顶尖数学家想象力的小说作者,强行塑造了一个人类当世最厉害的数学家。
那么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嗯.那个人不会就是我吧?
……
“嗯那个人不会就是我吧?”
施泰因的目光停留在这句话上,久久不能移开。
指尖轻触那微微泛黄的纸张,他几乎能感受到陶哲轩书写时的那股笃定与自嘲。
他合上笔记本,手掌压在封面上,试图平复自己急促的呼吸。
可心跳声依然如擂鼓一般在耳畔轰鸣。
“2016年,8月9日。”
施泰因低声重复着日记最后记载的日期。这个时间点距离现在不过四年。
陶哲轩在那个夏日的夜晚,留下了这样匪夷所思的思考后,再也没有在日记中写下任何一个字。
施泰因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
冷风透过半开的窗户吹拂而来,让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凉意。
他抬头望向夜空,月光清冷,星辰沉默。
“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施泰因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恐惧和迷茫。
陶哲轩日记中透露的信息,如一颗炸弹,在施泰因的脑海中炸开,将他对现实的认知彻底摧毁。
这个答案可能会颠覆所有的认知。
根据日记的描述,陶哲轩是在成为当世第一数学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小说里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