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唯一能信的也只有大将军徐宁了,也因为如此,刘奭对史高的信任程度也与日俱增。
只要是和儒党敌对,那就能拉过来用!
弘恭看了一眼石显,对方立即会意,出列道:“陛下,前将军为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没有什么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的情况,这应该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诽谤。”
“相当一部分?你的意思是这流言属实?”刘奭捕捉到了关键词,他原本以为老师是亲自自己的臣子,可现在看来他也是王嗣的人。
弘恭给了石显一个赞许的目光,这小子有点前途,等我死了,这中书令第一个举荐呢,宦官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石显的这个回答堪称满分,直接谴责萧望之也不现实,皇帝肯定不信,但如果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就不一样了。
果然,刘奭怀疑起了这位老师。
“是的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前将军毕竟是太学中人,对于手下弟子徒孙肯定多有帮衬,石显这小子害怕得罪人,可臣不惧。”
“前将军结党营私,借用权力提拔亲近之人是属实的。”
弘恭只是该自己出场了,如果能扳倒萧望之,便能向大将军证明自己的价值!到时宦官便能崛起。
后来石显专权,也证明了徐宁这步棋相当正确,他死后,徐氏在这场“浩劫”中幸免于难。
“嗯…这毕竟是你的一家之言,未经查办,朕难道还能将自己的老师治罪吗?”
说白了刘奭就是不想背那个骂名,他现在比谁都想搞死萧望之,但弑师的名声不怎么好听。
就算要杀,也要装作不知道,表面功夫得做足了,具体的就只能弘恭石显自行斟酌了。
其实没有刘奭行方便,给弘恭十个胆子他都不敢私自杀死一位宰辅重臣,本质上是顺势而为,包括后期石显专权,何尝不是对儒家势力的清算呢。
宦官与外戚的缠斗也要开始了,儒法之争将从台面转到幕后,而真正负责制衡的是宦官!
“陛下臣以外可以先请谒者招致廷尉,等到一切搞清楚后,再决定不迟。”石显出了一个主意。
招致廷尉……
刘奭若有所思,看来这家伙是在自己台阶下,他下的命令是审问,具体怎么做是取决于石显。
届时骂名也骂不到他头上。
嗯…这家伙不错有前途,嘶,感情对付儒臣的最佳人选就在身边呐!
刘奭的心思有些活络,他在思考是不是可以用宦官清算儒臣,虽然会对国家造成一定损失,但总比皇权被架空的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必背负骂名!
石显还不知,自己日后会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王嗣这个连徐宁都无法奈何的大儒,会败在他的手中。
………
萧望之以“徇私枉法”的罪名被关入监牢,一时间朝野动荡,这位可是陛下的老师,儒党的核心人物!
结果却被陛下关了起来,这代表什么?难道是要对儒臣下手了吗。
众人想的很多,这些年儒家独断专行,任何一个君主都不会允许的,开始清算也是正常,毕竟当年的宣帝登基后,第一时间也是毁掉徐氏这根拐杖。
卸磨杀驴在帝王家不少见。
一向稳如老狗的王嗣也陷入了沉思。
手段高明的帝王绝不会自己亲自下场,当年的宣帝也是在内斗陷入白热化时才出的手。
可问题就是这位陛下并不是什么精通权术的皇帝,脑袋一热直接把萧望之砍了不是不可能。
“陛下您这是想干什么呢,老臣居然有些看不透了。”王嗣的眼睛有些混浊。
“难道是你吗,徐大将军。”
朝会之上,儒臣集体请命希望能重新彻查,刘奭也看到了王嗣集团的可怕。
几乎是一言即出,众人无不跟从,唯独徐宁史高等少数人保持沉默,刘奭对于他的忌惮达到了高潮。
但却也没什么办法,满朝居然连一个能为他说话的臣子都没有,难怪父皇说要让朝中保持均衡呢。
就比如现在这种情况,连操作机会都没有,因为满朝没有其他臣子!
刘奭仔细斟酌了一下,本来他是想要趁机表示自己不知情的,但如此一来,皇权可就真的形同虚设了!
于是沉声道:“前将军萧望之结党营私,朕已经查清楚,关入监牢合理合规,你们莫不是要挑战我大汉律法?”
没想到啊,他一个最不喜欢法家律法的人,居然要用这个来维护权威。
王嗣继续道:“陛下这是诽谤啊,前将军素来刚正,为官清廉,对于我大汉更是一片赤城!倘若如此定会令天下英杰心寒的!”
“王相此言差矣,凡事要讲证据,按本将军所知,这郑朋就是前将军拔擢起来他,可是他的私德有很大问题啊。”
一直保持沉默的徐宁说话了,关键时刻他的立场比谁都要坚决。
大司马大将军,实际上当朝权力最大的官职,这种人物的话已经不是其余人能驳斥的。
王嗣表情平缓:“那郑朋素有才干,原本道德也并无不妥,后来前将军也与其断绝了关系,大将军所言太过片面了。”
“呵呵…是吗。”徐宁从衣袖中取出来了一份竹简,扔到了对方面前:“看看吧,这是郑朋等人的口供。”
“一个溜须拍马的人,难道道德多么高尚吗?而且他的过错也是数不胜数。”
王嗣捡起翻阅,脸色顿时一黑。
没想到郑朋这家伙居然还用圣师徐恭拍了马匹,而且私下也是个道貌岸然的人,做了些缺德事。
这下坏了,徐宁啊徐宁,这是你设的套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