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正在上早朝的皇帝陛下,看着忽然出列跪在金銮殿上的乔大人,他和颜悦色道:“爱卿有何事要禀奏啊?”
乔大人呈上了自己的请罪折子。
他一番慷慨陈词, 表示自己治家不严,纵得内人伤了同僚之妻,特请陛下降罪则个。
他隐去了三位夫人出言中伤的事情,诚诚恳恳地认错背锅。
站在文臣末列的三位事主本来义愤填膺打算参乔大人一本,结果没想到乔大人捷足先登。
若此时他们再出来告状, 倒显得有些小气不容人了。
乔大人将这件事兜圆了,皇帝陛下也并没有过分责罚他,不过罚俸三月, 这事儿就算是轻巧揭过了。
起码皇帝陛下此时此刻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京中御史显然不打算轻易放过老乔大人。
中书令位高权重, 一举一动都牵扯国事,那些陛下的唇舌们自然要时刻监视他。
自从早朝过后,冯氏揍了官眷的事情就不是秘密了。
乔大人治家不严!
对于这种大丑闻,御史大人们显得兴奋又激动,写起弹劾折子来, 简直文思如尿崩。
于是,针对乔大人的弹劾折子雪片般飞上了陛下的案桌
散了早朝后,皇帝前脚进了养心殿, 皇后后脚就跟了进去。
皇后出身乔家, 又与乔元冬关系要好, 冯氏告了状以后,她同样气愤难当,这口恶气她必要为堂妹出一出不可!
所以, 皇后毫不客气地冲皇帝吹起了枕头风。
表示那三位夫人这般诋毁中伤乔元冬, 实则是中伤镇国公府, 她们胆敢那般肆无忌惮,可见这种谣言在京中早已不鲜。
若皇帝不明确表态,这些人只会以为是陛下默许,进而被有心人解读是陛下不满镇国公府。
如此一来恐怕又要被远在胶东的祁王拿来作文章,若他煽动民心,说陛下不体恤功臣良将,以后谁还肯为大晋卖命!?
镇国公府一直是皇帝的一个心病,小公爷战死那年,京中的确传出流言,说小公爷之死是皇帝有意为之。
这话不仅坏了皇帝经营多年的贤名,还寒了武将的心。
事后一查,这谣言竟与胶东有丝丝缕缕的关系,可见祁王此举有多么杀人诛心!
如今听皇后这么一说,皇帝又恨上了祁王,他甚至怀疑杨夫人三人是不是也跟胶东郡有关系!
于是,送走皇后,皇帝看着案桌上堆叠如山的弹劾折子,他的头皮也开始一跳一跳地疼起来。
御史们很开心抓住了中书令的小尾巴,弹劾折子写得慷慨激昂洋洋洒洒,只等着皇帝陛下狠狠责罚乔大人。
殊不知,皇帝当天就召了赵御史进宫。
赵御史是赵侍郎的孙子,小小年纪当了御史,年轻气盛的他很是不怕得罪人,见谁喷谁。
所以这次弹劾折子就属他写的最长。
今儿得陛下召见,赵御史还以为陛下被自己斐然的文采折服了。
他器宇轩昂地进了皇帝的养心殿。
一刻钟后,又灰头土脸地出了养心殿,怀里还揣着他写的折子。
不明白为什么挨骂的赵御史,虚心请教了自己的上官刘尚书。
他将皇帝骂他的话一字不落地摹出来,细致到连自己进门跨的右脚都说了。
刘尚书笑眯眯地听完下属的讲述,捻着白胡子琢磨了半晌,长长地“哦”了一声。
刘尚书悟了,他让赵御史附耳过去,这样那样交代了一番。
赵御史也悟了。
于是第二天,雪片般的弹劾折子再次传入了皇帝的案头,只是这一次,弹劾的对象变成了三位夫人的夫君。
同样的罪名。
治家不严!
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中书令家的乔夫人一连揍了三家官眷,结果她一点事儿也没有。
反倒是被揍的那三家大人遭到了御史弹劾,名目却是治家不严!
所有人都疑惑了。
挨了揍还被怪治家不严?
石锤了,御史们绝对是被中书令收买了!
暗箱操作都快变成明箱操作了!
皇上难道就不管管吗?
皇帝当然管了。
当天就降了三位大人的品级,有一位八品的鸿胪寺主簿甚至被下放到地方当小县令去了。
看热闹的人都沉默了,有机灵的开始从头来盘这件事情的始末。
那三位夫人得罪的哪里是乔夫人,得罪的是住在皇宫里的万岁爷呀!
这得是犯了多大的事儿?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有消息灵通的很快打听到了乔夫人揍人的内幕。
原来这里面竟然还有镇国公府的事情!
这下子大家伙儿都明白了,皇帝哪里是在为乔大人出气,那是在为镇国公府出气呢!
镇国公虽然人丁单薄,但是人家母族可不单薄啊。
庞老太夫人那一辈且不论,那守寡的小项夫人背后可站着有权有势的乔家,人家进了宫,就连皇帝都得喊她一声堂妹子!
京中这些夫人闺秀们真是被惯得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看看她们有什么资本去得罪人家?
搞明白来龙去脉的大小官员们,纷纷回家对着内眷耳提面命一番。
莫要背后嚼人长短,闲话说多了你家大人我兜不住滴!
与镇国公府同在一条街的忠勇侯府暗暗捏了一把汗,庆幸当初道歉态度很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