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是有点埋汰哈,但在这西北还真是能做到冬暖夏凉,而且能节省出不少材料钱和地。”
就像是东北那边大伙儿号称能炫‘绿化带’,那是因为那里的土地肥沃,种出来的蔬菜和水果似得可口极了,自然能多吃。
还有南边的粤省,那边的人吃任何东西讲究一个鲜,一个是因为沿海地区海鲜多,另一个就是因为天气,古代可没有冰箱什么的。一只鸡宰杀了过个半天放着不管就能有馊味了,所以讲究快速烹饪保持住鲜味。
虽然现在有冰箱这些锁鲜技术了,但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这些其他地方的人可能想不不明白的事情,在当地一定有他的道理,不要小看人们的智慧。
……
“看到没,这就是榆钱树乡的发电站,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准时发一个小时的电,交了费的人家能用,过了八点准时停,一分钟都不带多发的。”
顺着李朋义的目光看过去,林哲看到了一个简易的小院子,然后里面有一台功率看着挺大的发电机,旁边还摆着一个油罐,上面标着易燃易爆标志。
不用想肯定就是放大版的柴油发电机。
这在西北地区的乡镇里是比较常见的,大家用电不方便就在这里,只能在一天的时间里面集中用电,把需要充电的家伙什充好电,过了时间就没有供电。
另外相比城市里面的电价,这里的电价平均下来其实更高一点。
这个林哲自然也能理解,人家在这儿开发电站肯定是不能亏本运营的,柴油发电,那成本可高了去了,算下来比火电成本都要高出不少。
再往前走走就到了乡里的中心街道,在这里林哲也是难得看到了几杆路灯。
“太阳能的,顶部有个太阳能板,要是大太阳的天气晚上还能有点用,到了阴天雨天连续两天不出太阳的话就没烧火棍好使。”
听着李朋义的介绍,林哲也是细看了两眼。
这就是太阳能的一个弊端吧,没太阳自然啥也不是,而且需要固定维护,不然太阳能板的续航能力和转化能力会大大减弱。
……
继续往前走,林哲还看到了驴车,一个老伯就“驾驶”着他的驴车,后面拉了一车柴火。
这在其他地方可能看不到,但在比较落后的小地方还是能看到的。
“快到了没?”
听到这话后李朋义指了指前面的路口。
“过了这个路口再过去个几百米就到了。”
“那停车吧,咱干脆走过去。”
“行。”
下车后章程和如意也跟了上来,接着一行人继续往前步行,一路上还遇到了好几辆驴车。
有的车里放着化肥,有的则是放着一些摘到的农产品什么的。
林哲路过一个老伯的驴车,看到了里面翠绿的黄瓜和一些其他蔬菜,正好这会老伯也从路边的田地里走了上来,接着也是开口打了个招呼。
“老伯摘菜啊?”
“是哩,你这后生看着眼生啊,谁家的?我这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记不住人。”
说罢老伯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在村子里遇到主动打招呼的一般都会以为是谁家的孩子,不会认为是什么陌生人。
况且现在的孩子长大了那都是十八变,从城里回到村里的时候完全和小时候就不是一个样子。
“不是,我就路过来你们村子里看看,你这蔬菜可新鲜咧~”
原来是路过的客人,不管如何,他们老了其实平时说话的人也少了,这年轻人愿意主动搭话的也不多。
所以他还是很开心的,干脆从旁边车上的菜筐里面拿了一捧黄瓜。
“你们几个后生尝尝,今天的头茬黄瓜,可脆可清甜哩~”
说这话的时候老伯笑着露出了一口常年因为抽烟熏的黄牙,但林哲不觉得恶心,他们上一代的老人条件有限有抽烟习惯的大都这样。
正好口渴,林哲也没客气。
接过黄瓜给一人分了一根后林哲还从兜里摸出了烟盒,接着给老伯递上了一根。
“唉吆,可感谢你咧,这好烟我可不常抽哩。”
老伯分辨不出什么是好烟孬烟,但就知道带海绵嘴的是好烟,他平日都是抽烟锅巴,也就是旱烟。
林哲主动点火,老伯呼哧呼哧吸上一口后也是一脸的喜色。
“好烟,好烟呐~”
老伯抽烟,林哲这边把黄瓜随身擦了擦,这种黄瓜不带刺儿弄干净都用不着水洗,一口下去和老伯说的一样,脆口清甜,爽的很。
“老伯,你这村里平时用电不方便吧?”
听到这个老伯自然是接过了话头。
对于他来说,平日里没电或者说没什么电真的没什么所谓,做饭用的是火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最多的需求不过是偶尔打个电话就是了,甚至看电视都没那个习惯。
充电的话可以去乡里的小卖部,到了供电时间可以一块钱充一次,他这老年机充一次满电就能用个一周多。
办理个镇上发电站的电线一个月就得六十块,他舍不得这个钱,一个小时的供电他根本用不了也用不着,所以就没办通电。
但自从自己的孙子大了一点,每年被儿子带回家的时候他选择在家里拉了一个月六十块的电线过来。
然后又办理了什么他都不懂是啥的宽带无线网,但有了这些孙子在放假的时候愿意在家多待几天。
他也不知道这好不好,但对他来说他是希望孙子多待几天的,但孙子还是不怎么乐意在家待,因为一天就一个小时的供电都不够他用上半天手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