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将世界展现在老朱面前
“杨兄,你说的那个什么西班牙一世二世的我们不是很了解。
反倒是那红薯跟玉米,我听你提起过好几次。
不知道跟稻米相比,这些粮食一亩地能产出多少斤。”
朱标对杨晨口中所说的西方世界的确是有所了解,但了解的并不多。
比如西方世界的人跟中原汉人长的很不一样。
相比于干净舒爽的汉人,那些西方人就好像尚未开化的猴子,不仅毛发颜色各异,甚至连手臂胸口都长毛。
对于汉人老百姓来说,这不是猴子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那些夷人身上总是有一股令人感到不适的臭味,偏偏他们还不自知。
每次鸿胪寺安排这些外宾觐见皇室成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事。
那便是让这些外宾泡在水里面进行清洁。
否则就不准跟皇室成员碰面。
“有件事我有些好奇,不知道当今大明,一亩地水稻能产出多少斤?”
回答朱标问题之前,杨晨必须要弄明白这个事,以前他习惯了一亩地产出数百公斤。
培育的好,产出一千多公斤也不是什么问题。
就是不知道这大明时期,水稻一亩地能不能产出五百斤。
“大明水稻一年能产出多少斤?
据我所知,江南地区倘若土地肥沃,一年当中没有什么大旱大灾的话,一亩地能产出两石粮食。”
朱标身为监国,平日没少关注粮食方面的事情。
这些都是与税收息息相关的事,自然是需要去了解。
就算他不去主动了解情况,皇室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田。
每一次粮食收成,都会有下属算好一切数目,把账本递交到皇室成员手上。
略微看一眼就知道具体情况。
“一石?土地肥沃,无旱灾害跟洪水内涝,战乱的情况下居然才能两石!
也就是说,一年一亩地才能生产出一百二十斤粮食,最多时候才能两百四十斤粮食。
这未免也太少了吧!”
本以为自己以亩产五百斤这样少的数量猜测,没想到这大明的生产力居然这么低。
难怪明朝经常会爆发起义,一年少的情况有一百多场起义,多的情况下能有上千场起义。
亩产那么少的粮食,别说没读过书的百姓了,就算是正常人来也要拿着铁锄头起义啊!
不起义就没饭吃,这不是活活把人逼死吗!
加上大明贪污官吏横行霸道,乡里豪绅鱼肉百姓。
一年到头流了多少汗水,晒了多少太阳,脱了多少层皮。
最后丰收一点点只能温饱的粮食到最后还要上缴一大部分。
整理粮食去上缴还要被收粮的贪官通过淋尖踢斛的方式多收粮食。
美其名曰按照皇命来补偿收粮过程造成的损失。
百姓不知道这到底是贪官的私人行为还是皇室的命令,对于他们来说,两者皆是压迫他们活不下去的人。
于是受尽压迫,无路可走的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此番境遇能怎么办?只有杀!
杀了贪官,杀上朝廷!
杨晨第一次设身处地为百姓而感到愤怒!
他自问自己并不是一个好人,准确的说他没资格选择成为好人还是一个坏人。
没到这世界来之前,他心里想着的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找到好工作之后深耕几年,将来有钱了买房买车讨老婆。
直到现在,他从朱标口中知道一亩地居然产量这么少。
他敢断定,普通老百姓手中的地绝对不多,但凡手中有十亩地的人都能算得上是富农了。
否则就不会有百姓辛苦一辈子却只能有一亩三分地。
粮食少,税收高,难怪活不下去的人只能卖掉土地然后去给地主当佃农。
不卖地就活不下去,卖了地,地主就越来越富。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离经叛道的世界,就该灭亡!
世界是工人阶级用双手铸造起来的,却要在最后落下一个消失在烟尘的结局。
“该死的封建社会!”
胸腔满是怒火的杨晨握紧拳头,咬牙切齿轻声吐出这么一句话。
台上,朱元璋眉头紧皱,他才刚才瞬息间感受到杨晨身上的敌意。
没错,就是敌意,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上一次,还是在跟陈友谅决战期间,两人站在船头上进行对峙。
双方都想要杀掉对方,夺得中原霸主之位。
他不明白杨晨为什么会忽然这样,老朱此刻只知道,内心很不痛快。
“小子,你想干什么?”
“杨晨,怎么了这是?你刚才在胡说什么呀?”
站在杨晨最近的朱标先前可是听的一清二楚。
虽然他不知道‘封建社会’是什么东西,他却认识‘该死’两个字。
结合对方身上举动十分异常,朱标保证这里边肯定跟自己还有他父皇有关。
为了防止局势不受控制,朱标只能提醒杨晨无礼。
回过神来,杨晨深呼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面带微笑抬手施礼道歉:
“不好意思诸位,刚才我被太子的话给震惊到了,所以有些失态。
没想到大明江南一亩地居然才能产出不到五百斤的粮食,这样看来,大明缺钱缺粮属实是应该的。
太子,刚才你不是好奇我所说的那三种农作物产量是多少吗。
我不习惯绕弯子,就直说了吧,红薯、玉米、土豆这三样粮食每亩地能产出上千公斤的粮食。
换算成石的话,应该是一亩地能产出二十石以上的粮食。
也就是说,同样是种粮食,我种一亩地红薯,能抵得过你们种二十亩地的稻米。
当然,这是有化肥堆积的情况下,然而就算没有化肥,这三种粮食种植在地里面。
一亩地也能有五百斤以上的收成,最主要的是,相比于水稻,它们三样东西不需要太多水。
耐旱能力远胜大明绝大部分的粮食。
所以陛下,你说假如大明拥有这三样粮食的辅佐之下,大明的粮食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
众人闻言,皆是感到惊骇。
一亩地就能产出五百斤的粮食,对于朱标来说,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的品种。
最为惊讶的人便是老朱。
“小子!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话?咱小时候可是农民,咱种过地。
稻、麦、黍、粟、麦、菽种种粮食咱以前都碰过,从来就没听说有什么粮食能一亩地产出三石以上。
你居然说有粮食能产出二十石?这可是二十石!你知道二十石是什么概念吗?”
情绪激动的老朱好似屁股底下装了弹簧一下,登的一下站起身来,胸口上下起伏。
亩产二十石,对于他来说能将大明百姓牢牢掌握。
百姓起义无非就是吃不上饭,只要能有一口饭吃上,他相信将来大明一定不会有百姓起义。
自己的天下能真正的传世千秋万载!
“我知道陛下不愿意相信我所说的话,但这就是事实。
红薯玉米跟土豆皆是天生地长出来的粮食,可惜它们不在大明所处的亚洲。
也不在欧罗巴,西班牙等等欧洲国度。
而是在那尚未被入侵,还保存着野人部落文明程度的美洲。
这一处宝地拥有无与伦比的资源,它等待着第一个发现它的人将其开发。
我说的那三样只是最基础的东西罢了。”
看着杨晨所说的神态,朱元璋已经是相信了七分。
其实,无论真假,他都会派人去找。
找不到,损失不过是一船人,可要是真找到了,这东西能挽救大明上千万的百姓。
受饿受冷的感觉他太清楚了。
寻常人根本就承受不住这样的境遇,逼急了都会造反。
这时候大明朝能给予这些难民一口热饭,他们便会瞬间放下对大明的怨恨,甚至感恩戴德将其奉为神明!
江山永固便不会是梦。
“标儿,此事你怎么看?”
朱元璋把选择权交给朱标,实则是他有些下不来台。
谁让他先前对杨晨的敌意这么大。
手心发汗半抬手心放在下腹的朱标不停揉搓半拳不停揉搓。
些许时间后这才拱手回应道:
“父皇,依照杨兄所说看来,这美洲必须要将其掌握在大明手中。
无论是为了能救百姓于危难当中的粮食,还是为了土地,此等宝地,摆在眼前却不能掌握。
实乃大明的损失,与其拱手他人,不如尽早将其归属于大明。”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标认定把美洲吞并到大明控制范围之内。
不仅能解决许多毛病,还可以让大明露出獠牙,让那些欧罗巴的小国家知道。
现如今的东方世界又出现了一尊强大的国度。
盛唐时期,万邦来朝,自此之后,多少王朝掌权者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再现这样的盛世。
甚至是超越。
“好!标儿能有此野心,父皇感到甚是欣慰。
杨晨,你告诉咱,这美洲到底在什么地方,距离大明有多远,一个月的时间能不能到?”
把选择权交给朱标,本来就是朱元璋对朱标的一个考验。
眼下对方丝毫没有藏匿自己野心的意思,甚至试图让大明变得更强。
只要目的有了,朱元璋才不会理会这个过程使用了什么手段。
“这陛下,这美洲在什么地方,一个月能不能到,恐怕是难了。
美洲在什么地方,这该怎么解释呢,没有地图我根本就说不清楚。
此处距离大明很远很远,无论是从港口向着东方出发,以日本作为休息站点,横跨太平洋的话,最快最快一个月就能到。
要是从南洋开始,先经南海,然后横渡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大西洋,最终抵达美洲。
这条航线就复杂太多了,并且受到天气因素影响,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船。
其实也挺危险,为此我最推荐的就是向东出发,途经日本,在此地休息,而后直接横跨太平洋。
只需要最多三个月的时间,相信以大明独步天下的造船技术,肯定可以带着足够的物资抵达美洲。
到了那个地方,遍地都是食物,必然能满载而归。”
朱元璋的问题让杨晨感到很为难。
没有地图,他短时间内根本就办法详细介绍大明怎么到达美洲。
光是解释四大洋的地区都令人感到很头疼。
这个时代对海洋的认知很少,特别是中原王朝。
大部分掌控在手上的海域就是南洋。
宋朝绝大部分海上贸易的生意来源也都是南洋。
欧洲人先是跟南洋小国交易,而后结识了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中原人,最后牵线搭桥顺着南洋来到中原南方地区的港口。
至于向东的太平洋,以欧洲国家的造船能力,都是一些几十吨的小船,经不起大风大浪。
相比于大明的宝船,轻的载重八百吨,重的能有上千吨,在当今时代,宝船就是古代的航母。
长一百多米,宽近百米,杨帆起来,轻而易举就能在海域上乘风破浪。
他说的难,朱家父子几人更是感觉脑袋一顿浆糊。
什么好望角,太平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眼看周围陷入沉默,杨晨旋即提议说道:
“这样吧,等抽空我亲自绘制出一面地图,到时候我解释起来就方便多了。”
“说的是,你只是光靠口述,我们没见过,肯定是难以理解,父皇,不如给杨晨一些时日如何?”
朱标自然是赞成杨晨的办法,朱元璋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接着补充问:
“粮食的事情暂且不说,那人呢,你刚才不是说有办法解决人的问题?”
北上开战,建造城池都需要人,工部目前的匠人人数太少。
根本就不足以让朱棣带到北方去。
毕竟皇城是在南京,不是在北方。
工部的这些匠人,主要是为皇宫皇室成员服务。
比如说前往封地建造王府宫殿的情况下,才会由工部安排外出。
“人的事情需要粮食足够多才能解决。
我听太子提到过南方地区经常出现流民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家里出现灾荒跟内涝水淹,导致活不下去才不得不游荡在南方地区。
无家可归的他们其实只想吃上一口热饭。
倘若大明将来能将三样粮食都找到,到时候第一批丰收的粮食拿出来作为引诱。
告诉这些百姓,只要前往北方干活就有一口热饭吃,在活命的引诱下,他们想来是不会拒绝的。
等到了北方,就将他们安排到永乐攻占下来的地盘开荒耕地,接着依靠朝廷工部。
安排小部分匠人指点他们如何建造城池,几万人共同劳作,朝廷付出的代价就是一些粮食。
这稳赚不赔的生意,难道还不能解决北方没人的问题?”
以工代赊想向来是专治无事可做的人。
经济萧条时期,罗斯福就是用这套方法减少了国内大街上没有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