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雇人又是买货车,一看就是赚到了不少钱,有出息了。“大舅舅,我想让你们帮我牵个头,让附近几个村种的菜全都包给我。”
“我出的价会比市面的产地价高个1毛。”陈绝开门见山地说道。
所谓的产地价,是蔬菜从地里采摘下来后的第一手价格。
比起菜篮子里的批发价而言,少了路途运输过程产生的损耗和油路费、门市人工成本。
就拿上海青这一个单品举例,平时的批发价大多在1块5毛左右,但是产地价却只有5毛几分一斤。
两个价格看着差别很大。
但是无论外面的批发行情怎么波动,产地价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受到影响,就算有波动也会控制在几分钱内涨跌。
过去常说的“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到了现在虽说依旧存在,只不过有了相关部门在背后调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菜农的稳定收入。
“比产地价高1毛钱收?”
“高这么多,你拿什么赚钱?”李绵一听也有些感到奇怪。
见大舅舅来了兴趣,陈绝就开始搬出了一套互联网上所谓的‘打通上下游’的理论开始了糊弄。
什么跳过中间商直供大超市、零售市场。
甚至拿出叮咚买菜之类的已经成功的互联网卖菜企业进行举例,把李绵忽悠地一愣一愣的。
当然了,这些口头上的承诺听听就行。
最关键的是,陈绝直接从包里掏了几捆红票出来摆在了桌上:“大舅舅你放心!我包菜地不是临时起意,是打算长期包,可以先给村里的菜农留点保证金。”
有了这所谓的现金保证,于是接下来的发展就开始变得异常顺利起来。
李绵见陈绝都掏现金出来了,也不含糊,拿出电话把剩下几个种菜的舅舅都喊了过来。
几个人围在李氏老宅的屋檐下,边吃mc杨梅边听着陈绝忽悠。
最后商议一合计,觉得陈绝出价高,比卖给那些来跑货的菜贩子赚的多,这才满口答应下了陈绝的提议。
当然了,想包几个舅舅种的菜地很简单,靠着亲缘关系一句话就能搞定,但是想辐射到附近几个村就有点困难了。
好在大舅舅李绵认识平头村经济合作社的干部,外加李继圣在附近颇有些威望,几通电话后就把这件事在乡里的菜农群里扩散了。
等到清晨的耕种时间差不多结束,一大帮子菜农都收到了风声,不是骑着摩托就是开着大三轮来到李家老宅。
最后在经济合作社一位叫李富民的干部牵头下,到场的菜农就用按手印的方式和陈绝签订了一个简单的‘上海青包销合作协议’。
日后村民们种出来的上海青,无论产量多少,品相只要不是太差都由陈绝一家独销。
至于为何只有上海青这一个品类,而不是涉及到其它蔬菜农产品。
也是因为附近几个村里早就有人专门干起菜贩子的生意。只不过他们跑货的目的地不在温市的菜篮子,而是离文成更近的苍南等地。
要是陈绝把收菜这条路彻底堵死了,那这些本地菜贩子可就要喝西北风去了。
于是碰头商议了一下后,最终决定了只让陈绝包销上海青一个品类。
不过可别小看一种单品的能量!
就拿淘宝上卖单品的而言,无论是做女装、电子产品还是日用品,但凡是卖一款单品做到龙头的电商卖家,都是一年营业额动辄几亿、几十亿起步的。
虽说上海青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但是真正跑起量来,估计也只有老天爷知道它的上限在哪里。
……
搞定了几个村的上海青包销协议后,陈绝拿了六万块现金讨一个彩头,当做保证金存放到了平头村的经济合作社。
日后只要他违约,那这笔保证金就会自动扣去分发给签了协议的村民。
当然了,他这掏真金白银换取村民信任的举动也不是没有其它收获。
除了拿到了上海青的产地证之外,就连平头村的村长、村书记也闻讯赶来和他拉拢关系,互相加了微信。
毕竟陈绝是过来帮助村民们创收的,这些村干部肯定要出面了解一番内情。
等到了中午,配着外公和舅舅们在李家老宅简单弄了一桌文成菜,炒番薯粉、红烧猪蹄、白落地温蛋等等吃地宾客尽欢。
一直到过了下午1点,那位本来约定在上午碰面的万强物流园区的张经理打来电话催促,陈绝这才意犹未尽地和外公一家道了别。
走之前,外公李继圣见陈绝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外为钱奔波所累。于是有些心疼这个外孙,特地上到老宅二楼取了几本泛黄的旧书过来塞给了陈绝。
“小绝,出门在外你要多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闲着没事的时候多看看这几本书。”
“多读书,人才会变聪明!”李继圣拉着陈绝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知道了外公!回去我就看。”
陈绝点了点头,收下了书籍后就跟着铁一上了货车,盯着那旧书上印刷的标题顿时嘴巴张成了o字形:“这书,读懂了、研究透了绝对无敌!”
第二更~码地稍微吃力了点,看来今晚三更是没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