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是许跃新,知名作家,文学界的新星。《高山下的环》、《牧马人》看过吧?都是他的作品。”
许跃新、庞先建听到这,立刻伸出手和对方握在一起。
“庞主任你好,今日幸会。”许跃新在握手时问道,“你认识刘欣武刘主任吧?我和他是朋友。”
既然画过《班主任》的连环画,那么想必和原作者刘欣武打过交道。
“幸会幸会,我当然认识他。上次去京城时,我还和他喝过好几次茶。”
庞先建微笑着点点头道。
说话间,两人走进画片室。
只见画片室内有十几个工位,有的上边坐着画家在画画,有的则空着。
水泥地上沾有颜料的陈迹,墙上挂着画片室历年以来的知名作品。
其中有主旋律宣传画,有《班主任》等经典作品的改编画册,还有一些商业性质的油画。
许跃新和周介仁在庞先建的工位旁坐下,说明起来意。
“不用倒水,咱们坐着说就行。”
许跃新制止打算去拿水壶的庞先建道,“庞主任,请问你听过《悟空传》这本书没有?”
“不仅听过,还看过,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说。”
“我记得作者笔名叫春风,现在看来应该是你写的?”
庞先建原本不知道许跃新是《悟空传》的作者。
不过,在了解到他是《高山下的环》的作者时,庞先建就明白答案了。
一支笔,写不出两个春风嘛。
“没错。今天上门拜访你,主要是想向你咨询一下,像这样的小说是否适合改变成连环画。”
“如果适合,我打算着手进行改编工作。”
“适合,当然适合。《悟空传》自《西游记》衍生出来,而《西游记》的连环画是所有题材中最受欢迎的。”
“要是能把《悟空传》改编成连环画,肯定不愁销路。”
庞先建想了想后,给出十分肯定的答案道,“对了,你既然有改编的打算,那要不要考虑跟我们出版社合作?”
“在连环画制作、出版这一块,我们是国内的第一流。”
“你们过去是怎样的改编模式?”
许跃新谨慎地问道。
庞先建说的是事实,上人美的连环画的确是国内一流,不少70后、80后是看着他们的连环画长大的。
只是许跃新不仅要考虑到对方水平,还得权衡利益分配问题。
所以他无论是在周介仁,还是在庞先建面前说话都留有余地,没有一开口就表示想找上人美改编,只是说想了解情况、咨询。
“我们一直是把作品改编权买过来,再进行绘画创作。”
“据我所知,全国所有美术出版社目前都是这样那发的做法。”
“那,改编权的价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
“少的百来元,多的二三百吧。”
庞先建模糊地告知道。
好吧,不管是百来元,还是二三百,都是许跃新无法接受的价格。
而想突破价格上限,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有那么多优秀作品在,出版社怎么可能单为他打破惯例。
许跃新琢磨道。
就在他思考时,庞先建试探性地问起来。
“怎么,你在考虑改编过程中的价格问题?”
“是的。如果按照目前价格水平,那么作者在改编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就太少了。”
许跃新直言不讳道。
庞先建被他直白的语言给震到了。
这个年代的绝大部分作者还比较清高,做事还是君子喻以义那一套,很少有人会这么直接地讨论利益分配问题。
不过,在静下心来想一想后,庞先建内心还是认同许跃新的想法。
目前连环画改编各个环节中,原著作者的确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是得利最少的一方。
“少归少,想打破目前的价格格局还是很困难。”
庞先建见许跃新如此直言不讳,于是也说出实情道,“各个美术出版社内部对于版权价格都是有规定的。”
“嗯,我明白,所以我想按照图书出版的模式,在改编过程中按印数稿酬计算原著作者收益。”
连环画的价格比书贵多了,如果能如愿按照印数计提收益,许跃新就能发上一笔财。
哪怕计提的比例低一点都没问题,毕竟连环画的制作成本高,许跃新对此早有预期。
“印数稿酬?有点新,我们连环画行业还没有过这样的做法。”
庞先建嘀咕道,他明白许跃新其实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
只是,按印数计提报酬,对于他所在的行业而言实在过于新鲜。
“万事总有第一次嘛。前些年很多连环画题材都不能出现,现在不也照样画起来了。”
这时,周介仁作为许跃新的合作伙伴,在一旁发话了,“我觉得没准就有出版社能接受跃新的这种想法。”
庞先建半天没作声,想了又想后才重新看向许跃新:“你有和我们出版社合作的意向不?”
“如果有,我可以帮你向领导们问问,能不能按照你要求的做法计算收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