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固定期限,直到达成目的为止。香江一本书能卖20港币,我相信在这么大的利润差距下,最终一定会有出版社动心,同意跟我合作。”
“恐怕没那么简单。”
许跃新看着兴致勃勃的叶添荣,忍不住给他泼了盆冷水。“怎么,世上还有人不爱钱?再说你们正在改革开放,最后总归会有人迈出第一步的,对吧?”
叶添荣坚持己见道,显然对自己的一套逻辑很有自信。
“你那是商业逻辑,而我们现在的杂志社全是国营单位,不完全适用那一套。”
许跃新给他科普道,“国营单位的大小领导都是干部身份,有行政级别。他们面对一些新情况时,往往要以稳妥为先。”
“哪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也不等于什么都可以大胆地去试。”
“没有搞清楚这一层关系,恐怕再来几次也是白搭。”
叶添荣在上层认识人,懂得关注政策动向,甚至聪明地学会了以可口可乐为观测指标。
问题在于,他终究是一名港商,对于这边的一些底层逻辑还是不甚了了。
这就决定了他一开始会碰壁。
叶添荣神情愣了一下。
好像……的确是这样。自己在这边和好几个单位领导打过交道,他们在看待问题时,确实不会只考虑利润,还会顾及到很多其他东西。
比如上级的意见、之前是否有惯例,等等……
眼前这个年轻人总结得好啊,很精辟。
叶添荣不得不承认许跃新的话有道理,哪怕他看起来小了自己三十多岁。
“那你的意思是,我应该打道回府。等出台新政策再回来?”
想明白后,叶添荣怅然若失道。
一来一去的机票住宿费用是小事,关键在于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作为一名商人,叶添荣太想把握先机了。
许跃新没有立刻回应叶添荣,而是在脑海中思考他最初的提议。
在香江和海外发行书刊,确实一本万利。
如果自己能和他达成合作,再找到人民文学给自己背书,那么回报势必将高得惊人,且不会有任何风险。
至于如何打动人民文学?光靠利润分成还不够,就像自己刚才说的那样,不能用纯商业逻辑去套这个年代的国营单位。
难就难在这一点上。叶添荣在上层认识人,今天都只能铩羽而归,可想见这条路上的障碍。
想在香江和海外发行的话,就得找出对策,将这些障碍化解掉。
而在此之前,自己要做的是稳住叶添荣,别叫他跑路了。
想到这,许跃新决定给叶添荣留点盼头。
“来或去,是叶老板自己的事。”
许跃新不紧不慢地说道,“只是我认为,留在这边多活动一段时间,多少可以熟络人脉,增进对办事规则的了解。”
“而且,我们这边会存在政策抢跑的现象。等你在香江知道政策出台,恐怕别人已经提前在做了。”
“就拿在香江和海外出版这件事来说,据我所知已经是暗流涌动,不少作家、出版社已是跃跃欲试。”
“当然,叶老板如果情愿离开,等过一段时间回来吃别人的残羹剩饭,那就当我没说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