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俺是讲法治精神滴
能商量?那就说明自己有机会争取到更优厚的条件。
许跃新听到提议后,下意识反应道。
“社里以前给我开的条件就挺好。”
许跃新客气地说道,“版税可以维持9%的比例不变。”
“我目前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拟定出一份更加完备的出版合同,这样以后做任何事,都能有个全面的依据。”
《高山下的环》首次印刷出版时,许跃新曾经和人民文学签过一份合同。
根据他的研究,这份只有数页的合同其实很粗糙,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当然这也不能怪谁,法院才恢复运行没两年,大家的法治意识还很模糊。
而许跃新当时认为自己初出茅庐,议价权有限,过早提出修改反而于己不利,就搁置了下来。
现在自己有两部成名作在手,是时候解决合同问题了。
“版税的问题好商量。至于合同嘛,你具体是指哪些条款……”
王潮垠略带迟疑道。
“咱们对着上次的合同一一分析就是。”
“那你等我一会,我去拿份合同过来。”
王潮垠说完离开接待室,从外边拿了份新合同回来,放在两人面前茶几上,打开合同封面。
这份合同跟《高山》的出版合同一模一样。许跃新从第一页开始,逐个指出其中不完备的地方,以及自己相应的意见。
这回,许跃新不再客气了。
合同上的每一个条款,都牵涉到真金白银。
更何况他有预感,这次合同条款调整会决定双方今后多年的利益分配,没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既然下定决心走商业文学之路,就务必在初期将利益关系理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未来的路上被纠纷绊倒。
“授予甲方出版发行权利的表述过于笼统,没有说明是否独家,是局限于国内,还是包括海外。”
“应该改成非独家出版发行权,范围限制在国内。因为社里还没有海外发行能力,拥有这一权利也没有实际意义。”
“合同规定签约书籍今后每一次加印,都适用初次签订的合同条款。这一处最好也能更改,每加印一次都要再次缔结合同,即一印一签。”
“一本好书的生命周期很长,很可能二三十年后仍在继续印制。届时社会环境、市场形势变了,再机械套用旧合同,无异于削足适履。”
……
许跃新滔滔不绝地指正道,王潮垠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情绪有些紧张。
这小子不简单啊,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如此地坚决和一针见血,列出的修改处都很关键,最重要的是给出的理由还无法反驳。
偏偏王潮垠自己还不太精通法律,当许跃新讲到复杂处时,他在旁边听得头都大了。
“你等等,我先把你的诉求记下来。”
王潮垠中途打断道,掏出口袋里的钢笔,拿出合同尾页的一张纸,在背后记了下来。
“非独家出版发行权是吧,还有关于海外的部分……”
王潮垠记录的同时口中念念有词道,和许跃新作着确认。
许跃新等王潮垠记完先前说过的内容,继续向他指出合同中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对应诉求。
“如果我们能就新合同达成一致,那么我希望能把《高山》的那份合同也重签一遍。涉及到双方利益调整时,以新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