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当编辑就是好,只要能收上来稿子,就能享受到高度自由的工作时间。
“一家个体户开的饭馆,味道不错。”“我们以前经常在那聚。”
王潮垠说着骑上自行车,沿着朝内大街往前驶去。
许跃新紧紧跟上,和他一块骑出朝内大街后,进入小巷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间没有门牌的小院跟前停下。
小院的门敞开着,两边墙根下整整齐齐码着劈柴、煤球,上边全盖着防雨的油布,旁边摆有水缸、鸡笼,养着鸡和手臂长的大鱼。
院子中间,空着一条可供三四人并行的道路,屋顶上竖着明显改装过的大烟囱,隔着墙可以听见厨房的炒菜声。
春风刚刚吹来,许多个体户就是在这样的民房内展开营业。因为街面上的房子都是公家的,负责人往往对个体户抱有成见,不愿租给他们。
“就这儿了。”
王潮垠下了自行车,推车走进院子,朝屋里吆喝,“哥们,一共四位。”
不难看得出,他和这家饭店的经营者很熟。
“哎,一共四位是吧?您里边请。”
话音刚落,门口就迎出一位笑容满面的中年女服务员,态度比国营饭店热情多了。
“老王,我们在这。”
这时,里头传来陈健功的声音,“老许他来没有?”
敢情他先到了。
“我在这。”
许跃新回应道,捷足先登走进屋子。
从外边看,这只是一间普通的平房,进入之后才发现里头别有洞天。
整间房子被改建成了餐厅,十来张桌子在内部整整齐齐地排开,食客们围坐在桌边吃饭、天南海北地侃大山。
陈健功就坐在一处靠墙的桌子边,身旁坐着一位身材瘦弱的陌生男青年,看样子年龄约在20上下。
看到许跃新和王潮垠走过来,男青年冲他们点了点头:“我和陈大哥刚到。”
“这位是刘振云,燕京大学中文系的,目前大二。”
王潮垠为双方介绍道,“这位是我们人民文学的知名作家,许跃新。”
“振云同学你好。”
“许大哥您好。”
刘振云目前还没有发表作品,一听到许跃新是文坛前辈,立即主动起身握手。
许跃新和他有力地握了手,实际上有些哭笑不得。
真论起来,他其实比刘振云还小一岁。
真是沾了进入行业早的光,得到个大哥的名头。
这时,老板娘递上菜单,许跃新点了道葱爆羊肉,王潮垠点了道水煮鱼片,陈健功要了个西红柿鸡蛋汤。
刘振云一开始不肯点,说自己跟着大家吃就行,经过劝说才点了道凉拌黄瓜。
点完菜,一行人侃了起来,刘振云作为桌上唯一尚未发表过知名作品的人,话相对少一些。
直到大家谈兴渐浓,刘振云开口的次数才逐渐增多,加入桌上的话题。
“王组长,你们杂志社刊登的《高山下的环》最近影响力很大,我们老师上课都在用这部小说作案例。”
刘振云兴致勃勃地说道,“请问您认识这本书的作者吗?”
他话刚一出口,陈健功就在旁边旁边憋起了笑。
“哈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作者就是你的许大哥。”
王潮垠开口笑道,“你要是对《高山》感兴趣,可以向他讨教。”
大名鼎鼎的作者春风,原来就是自己眼前的这位同龄人?
刘振云震惊之余,眼中流露出兴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