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与阿斯克的视频通话!
话音刚落,早就准备好的李暮便从幕后走出。
这一次他的上台,倒是没有引起多少惊讶。
叶朱培和张教授两人频繁接待,在所有人面前不予余力地将李暮夸得天乱坠。
比之惊讶年纪,他们更想亲眼确认确认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名副其实。
李暮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一片人,先是招了招手,问工作人员要来一块黑板,然后才转过身笑道:
“各位专家,各位教授,大家好,欢迎来到钢铁工业全国交流大会。”
“我很荣幸能够作为钢铁冶金实验室和化工冶金研究所的代表,为大家讲解顶吹氧气转炉转炉技术的相关情况。”
说完场面话,他才又转过身,拉过黑板,一边画出顶吹氧气转炉的简图,一边继续道:
“顶吹氧气转炉的整体构造有转炉炉体、倾动系统、氧枪级供氧系统各部分组成。”
“技术原理是将纯氧通过喷枪从炉顶直接吹入高温贴水,以促进化学反应和去除杂质……”
“在这一个过程中,利用了氧气的高反应性,通过高速氧流与铁水直接接触,加速冶炼……”
……
李暮说得很详细。
详细得甚至能让一个研究生,都能听得明明白白,可谓是教科书式的讲解。
然而在内容上可谓平铺直叙,毫无新意可言。
下面的专家教授们早就从叶朱培和张教授两人哪里听过关于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简单介绍,自然不会满意。
有人没等他说完,就打断道:“你这个发言的方式,掰开揉碎和准备跟学生讲一样,难道我们听不懂吗?”
“是啊,交流交流,没有问题,怎么交流嘛!”
“要不你说说你设计的思路,从哪儿来的灵感,还有怎么解决的具体问题?”
……
台下跟着响起细细碎碎的议论声,从表情上看,很多人都不大满意。
李暮笑了笑,继续把稿子念完,然后道:“关于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技术原理,我介绍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提问的?”
台下没人说话,一时有些冷场。
主持人见状,想要开口解围。
就在这时,李暮又继续道:
“好,既然没有问题,那我们就结束这个环节。”
“本来下面应该要结束的,不过我想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听我说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要来一块小黑板,然后才继续道:
“在总结顶吹氧气转炉的研究过程时,我发现一个问题,从顶部吹入氧气,会存在搅拌死区。”
“死区的存在会影响熔池的成分和温度,进而影响钢水的质量,增加吨钢的成本。”
“所以我想如果能从底部吹氧,会不会可以避免这种死区的出现。”
……
台上年轻人侃侃而谈,从技术原理,到实验论证信手拈来,阐述着改进顶吹氧气转炉技术的可能性。
刚刚还抱着质疑态度的专家教授们听着听着,除了被李暮“突然”变得专业的水平吃惊外,又纷纷露出些许古怪之色。
这种古怪正是前脚说完自己的成果,后脚就把成果一脚踢翻的操作,属实有点让人看不懂。
这和我杀我自己有什么区别?
……
待李暮说完后,三省一机部的闻专家立刻忍不住问道:“伱的意思难道是说,底吹法要比顶吹法更好?”
“这么说的话,那300吨顶吹氧气转炉工厂不是白建了?”有教授跟着开口道。
这话顿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国家耗费了那么多资金投入建设,而且还是你亲手研制的,你转头说这技术不行?
李暮笑了笑,道:“顶吹法有顶吹法的好处,底吹法也有底吹法的不足。”
“300吨顶吹氧气转炉不会因为一个小改进就白建,对钢铁产量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我提出这个想法,是想让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想一想能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工艺。”
听到这个解释,下面的不少专家不由点了点头。
这才对嘛,交流会不就是来干这个的。
……
提出了复合工艺的想法后,李暮继续往后延伸了一些,便没有多谈。
本身氧气复吹就不是多么复杂的东西,他提出来也只是想促进一下国内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
但他不想说,不代表下面的人不想问。
刚刚下台,就有一大批专家和教授围上来,将李暮周围堵得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地询问复合工艺的各种问题。
李暮笑着一一回应:“谈复合工艺不是多么复杂的东西,比起理论,更多的是实验上的问题。”
“各位专家和教授都是业内的权威,经验比我丰富,我还要向你们学习呢。”
……
他的这些话说出来,除了不远处的叶朱培和张教授等和他相熟的人暗自偷笑外,周围的人基本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年轻人是有天赋,可毕竟还年轻不是。
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可不是白说的。
……
于是在李暮的可以引导下,人群谈论的焦点,逐渐从他转移到各地来的权威专家们身上。
他在边上听得也津津有味,甚至还掏出笔像个秘书一样把这些专家和教授们说的东西都记了下来。
就在他记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后面忽然有人喊道:“李暮,你过来一下。”
回头一看,是叶朱培,身边还站着几个陌生的脸孔。
待他走过去,没等叶朱培介绍,一个60岁左右的老教授便笑着开口道:“我叫靳舒,是三省工学院的院长。”
“听说我们一机部的专家邀请你去三省,你给回绝了?”
“是的,靳院长,我这边确实抽不开身。”李暮连忙道。
靳舒,夏国钢铁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妥妥的大佬啊!
闻言,靳舒也没有生气,而是道:“那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我们那边可是有不少好吃的,包你待得不想走。”
“一定一定。”李暮心中微汗。
三省这个年代的好吃的,包括但不限于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鸭、烧雏鸡……
虎骨酒去腥,林蛙油润勺,野山参强国,松茸吊汤,名字听着就刑。
后世著名的蘑菇炖小鸡,原来叫蘑菇炖飞龙,这个飞龙学名尾榛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要不是88年颁发了《夏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后世夏国的八大菜系东北菜系绝对独占鳌头。
靳舒并不知道李暮的想法,只是高兴道。“好,来之前给我写封信,我一定扫榻相迎!”
随后,李暮又认识了尹茂国、李采、张首荣等著名学者,个个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佬。
尤其是张首荣,更是个传奇人物,解决过元|领导最忧心的基础原材料薄钢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