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回乡
李燕拜师的第二天,黄素带着阎冰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奔驰的火车越过小兴安岭,火车窗外从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阡陌相连的黑土沃野,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玉米秆伴着微风在田野里沙沙作响,这是丰收的颜色、是收获的声音。
阎冰坐在卧铺车厢一侧的折叠凳上,看着外面有别于草原市的不同风景。
黄素从卧铺起来,走到了阎冰身边:“现在已经进入了黑省了,很快我们就到家了。”
提起家,黄素的内心是百感交集,在他的记忆中,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的不清了。
如果算上前世,在京城买房后就没有回过家乡,黄素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
去蒙疆工作两年了未曾回家,工作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无法面对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望着外面沃野千里地良田,阎冰喃喃地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广袤的天地呢。”
黑省和蒙疆只隔着小兴安岭,阎冰这还是人生第一次来黑省,一山之隔,却景色不同。
东三省其实真正能称之为沃野千里,其实也只有黑省,松嫩平原就是世界最珍贵的三块黑土地之一。
吉省的地貌其实是以山地丘陵为主,辽省更是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说法。
黄素家乡就位于松嫩平原嫩江沿岸,黑省靠近蒙疆的一个镇子上。
火车停下,黄素提着行李,手拉着阎冰走下火车,踏上家乡的土地。
第一眼看见就是火车站新建成的二层小楼,再次踏上家乡久别的土地。
尘封的记忆在脑海中唤醒,家乡模糊的样子再次变得清晰起来。
两世再次有机会回到家乡,黄素发现家乡依旧是心里最美的画卷。
不管他以前有多少次在嘴里埋怨过故乡,但当他的脚再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时。
家乡的切都是那么美好,是那朵永不凋谢的;是那副永不褪色的画;是那股永远熟悉的味道。
无论这幅画卷在心里尘封多久,即使上面积满了灰尘,只要轻轻吹去,她已经清晰在眼前。
眼前火车站的模样和前世最后一次接父母进京一样,它的模样就从未变过。
黄素现在依然清晰的记得,研三下半年学期上学的时候,火车站扩建,小楼还搭着脚手架。
这就是家乡的火车站,中国众多三等小站中的一个,却是搭载黄素八年的求学之路。
黄素现在可以清晰地回忆起,每次自己拎着行李箱踏上上学路的样子。
黄素就这样痴痴地站子月台前望着面前自以为忘却,却清晰无比的画面,眼睛里不知不觉地起了一层泪雾。
“我们该出站了!”
阎冰拉着黄素,见到黄素泪眼蒙眬的样子,问道:“你怎么了?”
黄素吸吸鼻子道:“我就是有点想家了。”
阎冰开玩笑地说道:“你也太多愁善感了,这才两年没有回家。”
阎冰却不知道,黄素再次踏上生养他的土地,却整整用了两世几十年的时间。
见到黄素的样子,阎冰也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眼前对于自己来说陌生环境,打量着自己丈夫出生成长的地方。
许久,两人在站台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最后走出候车站。
阎冰站在火车站高高的台阶上,遥望小镇景色,沿街矗立着好几栋在其他城镇少有的六层楼房,和地上的水泥路面,这样的城市建设根本不像是一个小镇,倒像是城市的一个区。
阎冰惊讶道:“你的家乡和我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黄素好奇地问道:“那伱想象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阎冰说道:“我以为和蒙疆都镇子一样,都是平方土路。”
黄素非常自豪地指着几栋楼房讲解道:“路边这些楼房是镇上酒厂、食品厂、粮库家属楼。”
黄有指了指东北方向,说道:“我们最大的住宅区就是东北方向的厂了,那是一个拥有5000多人的大型工厂,有机会我带你去看看。”
阎冰惊讶道:“五千人的国有大厂,草原市也没有两家,没想到你们这个镇上竟然有一家。”
黄素接续向阎冰介绍道:“在小时候,我们镇上的人被分为厂里人和街里人,厂里人开我们都是鼻孔朝天。”
那个年代的国有老厂本身就自成一个小世界,厂房、住房、教育、医疗统统配备的都很齐全。
别看黄素家所在的只是一个镇子,一个小小两三万多人乡镇,却有着黑省六大厂中最大的厂,一个厂子就有职工五千人,除此之外还有酒厂、食品厂、淀粉粉条厂、纸箱厂、印刷厂、酱菜厂。
黄素却知道这是家乡最后的余晖了。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一个工业小镇,工厂倒闭的倒闭,收购的收购,二十年没有变化,只有人口在不断流失。
黄素将两人行李箱搬上三轮摩托后,和阎冰坐进车斗里道:“师傅,去福客隆副食批发商店。”
六七分钟左右,三轮车停在一栋二层小楼门前。
阎冰下车打量着眼前的二楼小楼,二楼阳台上挂着福客隆副食批发商店的蓝底白字的牌匾,两扇落地的玻璃窗,可以看清里面摆满货物的货架,还能看见屋子里面忙碌的黄母。
阎冰拉着黄素的手问道:“这就是你从小生活的家。”
“对,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黄素开始讲起自己家和这栋小楼的故事。
每次看见自家的小楼,黄素倍感亲切,它不仅是家,更是自己的亲人。
听黄父说,当年黄素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小楼也正好打完地基。
可以说这栋小楼和黄素是同年出生。
黄素对自家的这栋小楼多了别样的一份情感,前世即使自己搬到两京城,这栋小楼黄素也一直没有卖掉,是父母离世后,对家乡的最后一次牵挂。
九十年代下岗潮来临,黄父黄母也双双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