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陈辉
中午时分。
正阳当空,却没有半点热气。
海风带着淡淡的咸腥味儿拂面而来,凉爽中还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舒适感。
张弛特意让岗子去买了二十把沙滩椅就放在沙滩上的草地上,供游客免费使用。
当然,大部分游客都自己带了防潮垫和帐篷,有的人家还弄了一个建议的‘三室一厅’出来。
不得不说现在的帐篷真是足够的里胡哨,让人看着也想去买一套。
国庆第二天,来旅游的游客又增加了不少。
村里人都开始卖起了猪牛羊肉,而且还供不应求,比价格昂贵的海鲜还受欢迎。
站在村口,不时就能闻到烧烤的味道。
张弛担心游客不注意把草地给烧了,还安排了一个大妈戴上红袖箍,四处巡逻和清理游客丢掉的垃圾。
既然把沙滩承包下来了,那该他出的钱就不能省。
除了请人,张弛还找人订购了大量的卉盆栽,将沿着沙滩一条路过去的泥土地什么的都种满。
这笔钱得很值,很多游客到了路边就会停下来拍照,这也变相给下沙村做了宣传不是。
园艺公司的人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可以用颜色不同的卉种一个【下沙村】的大字出来。
张弛心想反正也就是多几百块钱工钱的事情,就同意了下来。
等种好后,老村长就带着一群长辈过来参观,一个个老泪纵横的样子,对张弛的评价又高出了几分。
园艺公司趁机又推销,他们可以提供景观石刻字的服务。
张弛无语了,一块破石头就要2万多块钱。
当场又下了单,园艺公司承诺今晚就能到位。
可见石头人家都是现货,无非就是拿机器给他刻个字,再上一遍金色的油漆,特么就敢卖他2万多块钱。
也就是一群长辈在场,不然赵天来肯定不这个冤枉钱。
自己开着叉车去礁石区照一照,还真不怕找不到一块大石头过来。
至于刻字什么的,自己一个大学生难道还不会吗?
日了,白了2万多。
不过,心里虽然这么想,当他面对一群长辈的歌颂和赞扬时,又立马换上了一副谦逊有礼的态度。
好家伙,该说不说的,这一波操作下来张弛又刷了一波威望。
以后村里人见了他还不得一个个笑开了。
张弛当即大手一挥,让龙建川开了两桌,请村里的长辈们在大排档吃了一顿饭。
瞬间又收获了一波好评。
吃完饭。
喝了点酒有点晕乎。
张弛拿着一把藤椅坐在店门口,看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村口,莫名生出一丝成就感。
这可都是因为他的带来才有的变化啊。
短短不到半年的光景,他张弛不仅自己发家致富,同时也带着村民们开始奔小康了。
正自我感觉良好呢。
村里几人走了过来。
为首的是会计龙建洲。
“驰子,村里商量了一下,打算买几台电动的二手观光车,你就是干这个的,这个事儿就交给你了,钱回头我转给你。”
张弛愣了愣。
“观光车,干什么用的?”
龙建洲指了指停车场那边又进来的几台旅游大巴车,道:“刚旅游公司的导游给我们的建议,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感觉有点搞头。”
张弛看向他身后的几人,瞬间秒懂了。
感情不是村里集资,是他们几个打算买观光车来自己干呢。
不过,也不关自己的事儿,反而张弛还挺支持的。
想了想。
好奇道:“路线你们规划过了吗?”
龙建洲身后一个中年人点头道:“就从村口出发,绕着沿海的村道一直到龙王庙,再去大龙山望山坳看云海,绕着大龙山回来顺便在蛇王祠停一下,最后一路从农田回来,那块风景也不错的。”
张弛微微颔首,这几个地方他也很熟悉。
望山坳就是上次他和龙小云带凤妙婷几女去露营的地方,风景没的说。
张弛‘嗯’了一声,而后提醒道:“费用我就不问了,另一个就是提醒游客不要随处乱丢垃圾,你们找的司机也要有主动清理垃圾的觉悟,咱们村的旅游业刚刚起步,不要刚开始就把咱们自己的口碑搞砸了。”
几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龙建洲感叹道:“驰子说得对,还得是大学生啊,考虑的就是比咱们多。”
众人又是一顿奉承。
搞笑,刚刚他们几个人的亲爹还吃着张弛请的饭呢,这会儿肯定捧着他呀。
“行了,我这就帮你们问问观光车的事情,具体要多少台?”
“我们每人一台。”
张弛笑了笑后,点头应下。
当即就给肖闽生打了个电话过去。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肖闽生那里就有现成的观光车,应该是从哪个景区退下来的。
得知张弛要电动车。
肖闽生当即承诺送货上门。
每台车的价格18000块钱,而且保证能够正常行驶,电池都换了新的。
张弛也不跟他讨价还价,让他赶紧送过来。
有了观光车的加入,感觉下沙村的氛围一下就不同了。
张弛有种错觉,要是下沙村一直这么繁华下去的话,没准几年后沙门镇首富村就不是墩头村了。
当然,这次也是刚好赶上了十一国庆假期,等假期过了,恐怕这场盛宴就会如过眼云烟。
至于明年还能不能有这么盛大的景象,就要看怎么宣传了。
张弛也想把这种热闹的景象永远保持下去,可惜他不是专业人士。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操作。
张弛想起了沈菲菲。
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过来一趟。
·
夜里。
张弛正跟几个村民喝酒打屁。
岗子也在用手机跟鹭岛的陆瑶撩骚,也不知道两人聊什么呢,岗子笑得有点贱兮兮的。
这时,张弛回村那天遇到的村民陈辉突然说道:“驰子,陈靖宇他们家的海钓船马上就要法拍了,你不是要买海钓船吗?”
张驰闻言,好奇道:“他们家的海钓船,有多少艘?”
陈辉是墩头村的,不过他母亲是下沙村的,他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从小就在下沙村长大,跟下沙村的人更有感情。
但毕竟是墩头村的村民,那边叔伯兄弟也保持着联系。
所以一些情报什么的,他比下沙村的‘情报’大妈们更清楚。
“一共有17艘呢,还有3艘捕鱼船。”
“啧啧啧,不愧是曾经的墩头村首富,你们老陈家这是落了一头大鲸啊。”
落鲸,很讽刺的说法。陈辉干笑两声,也没有跟那个阴阳怪气的村民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