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坐上风口的地产
马清站了起来,掏出5元钱,放进了李姓警察拿的帽子里,“李sir开玩笑了,我是在想着怎么把我这个店子的生意做好,不是再想女人了。”
然后对着黄鸿途说道,“老黄,怎么这么没眼力啊,快开瓶汽水给李sir,要冰的。”接着又对李姓警察说道,“大热天的,李sir不如在我这里坐坐,休息一下。”
至于李姓警察口中的绿窗,马清是敬谢不敏的,他怕得病啊。
香江从1873年开始,曾实行了五十六年的公娼制度。女性只要纳税领牌,就可以合法卖淫。
1932年,在英国推出禁娼令后,香江政府于1935年也开始实行禁娼,延绵了许久的公娼制度终于被取缔,规定了貌似非常严格的“任何处所有超过两个人从事卖淫用途的即可视为卖淫场所”的条件。
只是没想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不能有两个,那就只有一个呗”。
香江的特色风俗产业——一楼一凤,就这么诞生了。
在60年代,“一楼一凤”又被称为是“绿窗妓寨”。这是由于当时为了区分普通居民楼并为了让她们的“凤楼”更加显眼,楼里的那只“凤”往往会想办法把窗户装饰成绿色。
李姓警察坐了下来,接过黄鸿途递过来的汽水,一仰脖子就是半瓶,喝完还打了一个嗝,“痛快,小马老板就是爽快,居然给自己的超市买了冰箱,财大气粗啊。”
马清笑道,“这冰箱是贵了点,不过有了这东西,来我店里买东西的人也多了,算起来还是划算的。”
面对这个底层警察,马清倒也谈不上什么仇怨,每月150块的街面巡逻保护费,也不是揣在他的兜里面,不过是现在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规则罢了。
“小马老板的生意经不错啊,将来肯定能成为香江的大富豪的。话说你这店子的生意这半年来好起来了,有什么秘诀没有,等我有了积蓄,也开一家超市。”李姓警察喝了马清的汽水,扯起了淡。
马清指了指自己的店铺,“没有什么秘诀的,就是新店铺,大家瞧着新鲜,装修看着舒服,大家赏脸罢了。”
“不过要说真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是我从报纸学到的招数。台塑集团王董的发家史就是一家米店开始的,王董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
不过,16岁的王董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董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报纸上说,起初王董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所以我就学了嘛,我让老黄也把咱家的大米晒了一遍,去除了米糠、沙粒和小石头,果然慢慢的大家都来我这里买米了,然后就带动了其他的生意了。”马清不以为然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