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设粥厂也是计。
等建州这边帮着散播消息让更多人跑到这里来就食以减轻压力之后,大明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何和礼没有办法,只能先带着拿来的那部分货物换得的粮食回去。
价格确实是公道的,与往常无异,但带了多少货物就换多少,而且能换到的数量也设了限。等他离开,袁可立再把程启南和张志征叫来了。
“说是这样说,届时你这边要用工,就提条件。结亲,一家一家的带来,先安置在宽甸六堡一带。”袁可立对张志征说了他之前向建州提的意见,“换得的皮毛,就地缝制成衣裳、被衾,做工差一点不打紧,制成了就往开原那边运。这边如果粮食吃紧,就先动用部分预备用作行粮的军粮,我已传令各道。”
“下官明白。”张志征问道,“都督是想以工代赈?”
“不错。虽然都只是老弱妇孺,也有用处。只是施粥赈济,迟早生乱。”袁可立又对程启南说道,“程按台,你就先在这里主持一下大局吧。熊抚台那边,我自与他分说。”
“是。”
袁可立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广顺关那边。
对三部之地,大明志在必得,绝不可能受阻于老弱妇孺们的过冬压力。
被遗弃的女真人并没有全部过来,只有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既然过来了,也正好方便大明去消化,并且作为将来收拢其他人的宣传员。
困难当然有,要付出的成本也不低,但这正是袁可立这些大员们该体现才干的时候。
在袁可立心目当中,将来若想稳稳控制住三部之地,首先应该做的便是道路。
老弱妇孺确实无法进行修路这样的重体力活,但不意味着不能帮助先稍微清理一下路基,准备一些材料。
能做一点事,将来就少一些活。
况且让他们动起来,不是就呆在那里每天等着领粥,这也是一种管理手段。
法子并不新鲜,张志征都看得出来。
袁可立到了广顺关之后,随即就以左军右都督的身份与麻贵商议好了,明军正式光明正大地出了边墙。
以边军健卒为骨干,以女真老弱妇孺为辅助,从广顺关通往乌拉城,这条路率先开始修整。
“军令明白,这便是打仗,都记功劳!只是修路,总比厮杀要强,只流汗不流血。”麻承训咧着嘴让他们打起精神,随后坏笑着说道,“都是被撇下来不要的老弱妇孺,听说在女真蛮子那边都是奴婢出身。将来这三部之地总要人守,谁若看上了哪个姑娘,可不能直接抢。跟老子说一声,老子自会做主帮你们成个家,免得随军都察御史告到伯爷那里去。”
“千总,两个行不行?”
“你个瘪犊子,腰杆硬是吧?该干的活不能少!都督说了,做三天歇一天,就是让你们使劲生出一些娃来!”
“哎……年轻的没多少,要么老了,要么还太小。”
“……废什么话,先开工!”
这是古怪的作战。按理说军纪严明,还在军伍当中,不敢开这样的口子让士卒们分心。
但此刻情况是特殊的。
大明真正的目的是彻底消化这一部分关外之地,那些没去建州、叶赫部的女真人并不好赶尽杀绝。
于是当此之时,边军们有了更多用途。
到十二月初之时,山西各家的先头人马也抵达了广顺关。
开原一路,李化龙曾有总结:孤悬天末,三面环夷,如黑子之着面,盖九边最危地也。
但正因如此,其马市为夷货流通之府,胡汉之人,胥仰藉焉。抢掠所获不足以当市易之利,夷人以市为金路,惟恐失之,而我亦借此以为羁縻。
这靠近哈达部的广顺关与靠近叶赫部的镇北关,原本是开原马市的南北两市,其中尤以广顺关这南市更为兴盛。
但叶赫部先诱杀了哈达部头领之后,广顺关就衰落了一阵。建州兴起,努尔哈赤掌控者敕书,南面更多的货物都是通过抚顺关来进行。宽甸六堡边市虽然只针对朝鲜,但建州同样会去那边交易。
现在山西各家到了这里之后,常庆安先随着袁可立和熊廷弼专门出了边关去外面看。
关门山口之外,南北都是群山间的山谷。
“从这里往北再折向西,就到了镇北堡。往南,就是小清河谷。”
常庆安看着这边不少确实做不动的老人和幼童,广顺关外的小清河北岸十分繁忙,都是边军和一些还做得动的女真人在劳作。
冬天修路,修不好,如今无非先清出大致路基。
他直接开口问:“都督所说,便是此处?”
“小清河再往下走,经开原北在清辽入辽河,在开原东北,同样能经镇北堡水路去叶赫部。”袁可立深深地看着他,“陛下既有此恩典,你们将来莫若定居在那西丰。镇北堡、广顺关,将来这两处水陆驿都通西丰。那里鹿繁多,盛产柞丝,想必你是知道的。”
常庆安点了点头:“看来,只有先在这广顺关外小清河畔建个驿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