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明天子的意志抵达辽东
田乐默默看着期待的皇帝,又看了看老迈的邢阶。
生不逢时,只怕是朝堂一些还有报国之志的老臣心中最遗憾的一点。
遥想太岳当年,四十二入阁,再六年为首辅。十年新政,太后信重,先帝敬畏,百官俯首。
太岳盼不盼辅佐的是一个如今上一样的皇帝,田乐不好去猜测。但如今皇帝盼朝中多一些太岳,有能力有抱负有担当,这是一定的。
只可惜,万历十一年以后慢慢爬上高位、如今在朝中举足轻重的这一批臣下,大多既无那份锐气,也习惯了争权夺利。
田乐自知是不及太岳公的。不论让他去哪一院,田乐自信都能办好。
但是国事千头万绪,积弊盘根错节,皇帝需要的至少是中枢里有好几个田乐这样的人物。
而若当真再能有太岳公一样的大才……田乐看着谈笑风生的皇帝,心想他恐怕也并不吝于只设一个真正的宰辅。
可千百年来,又能有几个圣君、几个不世贤臣?
所以现在这样分设诸相,是更合理的。
大好相位虚位以待,皇帝却仍旧不能等到足够多的中枢贤臣。
这个局面总要打破才是。
御驾缓缓前行。从北京城出发,到顺天府最东北角的遵化,要经过通州、三河、蓟州。
皇帝安排下来的行程,还要经过马兰峪关,看看边墙,然后再到马兰峪关东面的遵化。
那里距离边墙也只有区区十几二十里路了,边墙和遵化城东的军工园之间,天枢营正在做着准备。
俞大猷的儿子、靖夷侯俞咨皋奉旨提督天枢营已经五年多。
从泰昌元年京营较技开始筹备这天枢营开始,每年一百精锐编入天枢营,这就已经有六百。
而从锦衣卫、上直卫、腹地诸省的卫所、武举等多种渠道,这么多年又陆陆续续补了一些人进来。
泰昌三年京营三路大军拉练出去,到泰昌四年秋天悉数回来,更是一次性补足了两个千户所的兵力到天枢营。
如今,天枢营只有三千。除了没动边军,当真是集合了京营、亲军和地方卫所当中的大多精锐。
六年多以来,皇帝直接掌握勇卫营、天枢营,枢密院管着京营,这便是朱常洛下一步打开局面的本钱。
这打开局面,是物理意义上的打开。
旨意已经传来,俞咨皋点了自己麾下的两个游击将军,还有自己直接管着的中军参将。
左掖、右掖各领两总,再加上中军的两总之一,五个把总也都在。
另一个中军把总是张神武,他在伴驾而来的路上。
“旨意明白。”俞咨皋看着他们,“除了检阅天枢营和巡视军工园,陛下此来还要为后面外藩朝觐布置安排。”
他指了指身后的舆图:“地点就在蓟州镇城三屯营北、滦河西面。解元,你和王名世先去蓟州镇城安排好行殿督造之事,三天后赶回来一同迎驾。”
“末将领命!”
这个解元就叫解元,万历十一年的武举会试第一。现如今,他以卫指挥使武职品衔担任天枢营左掖游击将军。
而王名世则是先于万历二十五年从武举乡试中会元,又在万历二十六年武举会试中第一,是大明继已经去世的尹凤之后第二个武三元。他之前在锦衣卫做千户,现在也被调到天枢营,担任天枢营右掖游击将军。
俞咨皋先行安排了他们两人去和蓟州镇巡抚、总兵沟通外藩朝觐的御驾行殿督造事宜,然后才让其他人先好好整顿营务,准备迎接皇帝检阅。
这一次,他们要演练军工园那边的新火器,还有因之而变的新战阵。
“你们麾下都是京营精锐。年年抽调编入天枢营,这回不仅陛下要看,枢密使、宁远侯也会看。”俞咨皋肃然吩咐着,“别丢份!”
“督帅放心!”
从天枢营的将官配置就能看得出来,他们都是武举出身。
譬如俞咨皋中军的另一个把总,也是万历二十二年的武举解元、万历二十六年的武举进士黄朝聘。
大明的武举考试除了考武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要考程文。
也就是说能成为武进士的,并不能只靠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