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皇帝的抱负
枢密院的真实面貌在李化龙面前铺开。
等班底完全确定之后,枢密院就将成为朝堂第一个拥有实职相位的中枢衙署。
从一品的枢密使,不是什么恩赐的衔,是辅佐皇帝专门处理军务的武相。
两个副使,五军右都督,总参谋……
院中诸堂……
文臣兼武职,文武双俸……
有进无出……
李化龙这才彻底明白皇帝为何要排出那般礼遇来见他们。
“唯圣恩深如海重如山……”
田乐正要总结,武英殿外却传来皇帝的声音:“非只为圣恩!”
八个人都站了起来,弯腰迎接。
朱常洛走到右手边的第一个人面前,这正是李化龙。
笑着看了他一眼,朱常洛才看了看其他人,点了点头之后走到堂上居中专门放的一个皇帝宝座那里,坐下之后压了压手。
“枢密院之重,并非只为君恩,更为了内可保家卫国保境安民,外能开疆拓土再奠华夏之基。”
李化龙看着皇帝,只见皇帝肃然说道:“朕御极天下,不只想要你们的忠,还要你们的义,更要你们都能与朕一心为大明、为大明百姓谋利!”
“臣惭愧……”田乐站了起来行礼。
“是想到刚才罢了,朕自知田枢密忠义。”朱常洛又笑起来,摆了摆手,“若非知道朕的志向,田枢密也只与李于田一般谨慎罢了。”
李化龙听皇帝如此评价自己,不由得想起此前恩师对他说的话。
今天一见,皇帝是一个让人感觉很矛盾的皇帝。
之前在乾清宫里的皇帝是个心机显然很深沉、阅历手段都很老练的皇帝。用天家四世同堂来礼遇臣下、让他们忠君,这当然是一种手腕。
太上皇帝退位、禅让这种从没有先例的事件背后,李化龙当然也听过一些传闻。
那个时候的感觉是皇帝心智远超同龄人。
但此刻,皇帝进入武英殿之前的话语,进来之后的做派,说的话与举手投足,又明显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有真正亲近的感觉。
“看来田枢密已经与你说了枢密院之事。”朱常洛看着李化龙,“可有什么不明白之处?”
“臣……”李化龙想了想,犹豫了一下,随后还是问,“臣这中军右都督,不知差遣是什么。臣在南京……”
“五军都督府所辖省府州卫所,已经准备调整了。”
朱常洛言简意赅,让陈矩展开了之前和田乐商议之后划定的新舆图。
对熟悉大明五军都督府的人来说,变动着实不小。
这下李化龙更加不明白了,因为中军都督府明显直接连通了北京南京。
“在枢密院,枢密使和两个枢密副使、总参谋都是文臣。在五军都督府,则是武臣居左。”朱常洛又明白点出一个关键,“军务大事,中枢还是要文武平衡的。但在地方五府,文武都听命行事。既是军务大事,武臣为尊,文臣为佐幕……”
地方上,枢密院文职也有武臣身份,皇帝给出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武臣为尊,文臣为佐幕。
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变化,哪怕仅仅是在地方上。
说罢详述着地方军务上面的变化,李化龙越听越心惊,越听越忍不住问:“陛下,南直隶且不论,地方都指挥使司也是武臣,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提刑按察使司……”
“这便是随后对地方上来说变动极大的一点。”朱常洛也明白回话,“鉴察院下,还有各省督抚。过去,督抚都是兼管军务。但后面,提刑按察使司要有变动的,军务的归枢密院,地方刑名归施政院。”
地方上将来如何改,还需要商议。
但是大原则上,目前地方上是很吊诡的。
原本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民政、刑名和军务,但与五军都督府式微一样,地方都司也渐渐式微,许多军政都是提刑按察使司在管。
布政使司无权过问提刑按察使司的军务事,但地方上又不能坐看提刑按察使司越来越膨胀,因此原本的地方监察体系又渐渐要被提高地位。
巡按、巡抚、总督名义上只是临时差遣,但实际上又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那么省级单位反倒隐隐成了都察院掌握着更多的权力,插手的领域非常多。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也是不健康的。
温纯在进入到了枢密院之后,才觉得继续留在鉴察院不见得是多好的事情。“因此眼下不必过虑,前军都督府主要无非是南京及所涉卫所罢了。你在南京,首要事是参预南京守备厅机务,帮助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弘基和前军左都督平夷伯陈璘操练长江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