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再会
半个月后,韩武归来。
崔盼盼得了消息,心中大石落地。
当夜,韩武来找崔盼盼。
此次前往韩国,芮国分到些许战利品。芮国虽没有派兵支援,但提供了军粮,其中功劳也不小。
韩武拿出一枚玉佩递给崔盼盼。
崔盼盼瞧着玉佩眼熟, 拿在手里摩挲了半天。
“这玉佩哪里来的?”
“战利品。”
韩国覆灭郑国,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其中包括许多金银玉器。韩武这次带回来的兵器比较多,此类玉器比较少。这枚玉佩是他特意留下来的。
崔盼盼踌躇着说道:“听说韩国几乎把郑国的王室杀尽了?”
韩武沉吟着说道:“男丁全部杀了。郑国王室在郑地声望高,韩人要控制郑地,不敢留着他们。”
“滑国曾有位滑子公主和亲郑国, 几次三番嫁人不成,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嫁给了谁, 你可曾听说过这个人?”
“不仅听说过,我还见到了。”
滑子公主,原名公孙十六娘。当年林潇潇离开滑国前往郑国,便是参加了她的和亲使团。在离开郑国时,林潇潇曾把一枚阿富汗玉质地的玉佩赠与十六娘。
某种方面来说,十六娘也是个传奇人物了。先是与郑武公议亲,随后与郑武公的儿子们议亲。几经周折,竟始终走在议亲的路上却一直未能成亲。
这枚玉佩不是韩国人缴获的,而是十六娘进献的。因进献这枚玉佩和大量财物后,十六娘才得以活命,还保下了她的哥哥十三郎。
十六娘从滑国到郑国,而韩国先灭滑国又灭郑国,也不知该说她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那位滑子公主现在韩国大将军的帐中,估摸着不久会送到韩国都城。”韩武说道。
这意思也就是说,十六娘现在是韩国的战利品,会与其他战利品一起送给韩国公。
崔盼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得说道:“那位滑子公主与山女有些渊源,我还是将这枚玉佩送回山上物归原主罢。”
第二天, 崔盼盼一早就山上了。
林潇潇拿到玉佩, 不由想起当初与十六娘告别的情形,深深叹了口气。
“十六娘也是个可怜人,小心讨好那些人这么久,还没把自己嫁出去。”
“等她到了韩国都城,有六成可能被韩国公收入宫中,还有四成可能被赏赐给有功将士。”
“这块玉佩既然帮她保了命,也算全了我与她相识一场的缘分。”
“韩国先灭滑国,又灭郑国,太快了,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吧?这里的历史进程似乎在加快。我觉得估计要不了五十年,秦国就该统一天下。”
“你还记得秦国灭六国的顺序吗?”
“韩、赵、魏、楚、燕、齐。”
“那便是说,除这六国之外,其余各诸侯国都将被七国吞并。芮国周边只剩下宋国了。”
“我记得宋国好像是被齐楚魏三国瓜分。”
“哎,真希望秦国能早些动手,早点统一免去战乱。”
“可秦朝只维持了十四年。”
“.”
总之,林潇潇和崔盼盼对十六娘的命运只能唏嘘一番,实际的事情啥也做不了。
只是林潇潇时常感觉不安, 思来想去只能怪莱栖山没有山洞密道。
为了解决这个心病, 林潇潇决定做些什么。
春播已经结束, 后续工作有人看着, 村子里就有人闲了下来。
于是,林潇潇的基建计划又提上了日程。
其实呢,她一直不让村民闲着,也是怕出事。毕竟山上现在一百多号人,已经不只原来五丈村的村民,还有一些后期投奔过来的人。这些人在一起,若是太闲了,保不齐会发生摩擦。
团结人民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所有人都有活干。有活干,有钱拿,吃得好,穿得暖,还读着书。
话说林二现在已经回山了。
崇义坊的店铺重新开业后,大家不像冬天那么清闲,听说书的人就少了。崇义坊毕竟不是都城,没有那么多闲散人。
林潇潇现在委派林二为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这份工作不是很忙,林二就有空闲时间创作新的作品。
在林二归山后,崇义坊的酒楼里聘请了新的说书先生。
先生们说的还是林二的《山海传》,只是他们不像林二那样像连续剧那样一幕幕讲述,而是挑着其中精彩的客人喜欢听的片段来讲。也有说书先生会讲些其他段子,都是给客人下饭添些佐料罢了。
从林二始,这个年代增加了一个新的职业:说书先生。
春日过后没多久,宋国出使秦国的使团回来了。
这次使团没有停在崇义坊,而是在芮都住了五天。与宋国使团同行的还有秦国使者。
正巧林潇潇到崇义坊采购物品,便与崔盼盼又凑到一起。更巧的是,朝旭和阿南来提货。于是,四人凑了一桌火锅。
“那位华英娘子留在了秦国,听说是送进了吕府。”阿南细说八卦。
崔盼盼眼睛一亮:“可是吕不韦的吕府?”
朝旭道:“不曾听说吕不韦此人,只道那个吕府是秦国大商贾,在周边各诸侯国设有商行。”
“我听说这个吕不韦,此人姓姜,原是卫国商人。”阿南说道。
林潇潇和崔盼盼对视一眼,两人心里都有数了。
林潇潇和崔盼盼对秦国很感兴趣,听阿南和朝旭说了许多秦国的事情。两人也算是大饱耳福。
带送走了朝旭两人,崔盼盼忽然拉住林潇潇,神秘兮兮说道:“你知道始皇陛下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吧?”
“当然知道,嫪毐嘛。”
“你说华英入了吕不韦的府邸,她不会就是赵姬吧?”
“赵姬不是赵国人么?华英出自宋国,应该是宋姬。”
“可历史上没有记载赵姬的姓名,只说她出身赵国豪门。她可是始皇的生母,华夏第一位帝太后。还有,赵国豪门之女怎会平白无故下嫁小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