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莱栖山没有温泉,只能靠木柴烧水解决。好在莱栖山树木够多,他们烧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用不完。
浴池与食堂之间使用竹筒输送热水。因为两边距离近,传输途中损耗的热量比较少,不会影响出水口的温度。
莱栖山上有竹林,竹筒都是就地取材。
林潇潇瞧着竹筒比较多,变将自己屋子与食堂也连了起来。她想做试验看看,用竹筒传热水的热量损耗有多大。
林潇潇绞尽脑汁弄了一个简易循环。从食堂引热水,通过竹筒输送到她的屋子,然后又输送回去,利用蒸汽压力开启循环。
只是用了一个晚上,林潇潇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竹筒送水的关键在节点。一根竹子的长度有限,一旦距离远了就得把竹子连接起来,那么接口点怎么连接就成了问题。
林潇潇想了几个方法,要么是漏水严重,要么是不保温。
还有最糟糕的一点,竹筒的导热性能太差了。
这一个晚上,林潇潇房间的温度与平时一样,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竹筒导热性差,决定了它的散热性能差,其对屋内输送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个实验也有收获。如果能解决竹筒连接问题,那么竹筒算是比较好的管道材料。如果能找到更合适的散热材料就更好了。
不要想去铁匠铺定制金属管,因为价钱负担不了,且铁啊铜啊都是官家管制的。大部分铁匠铺定制器物都要顾客自己提供材料。
集中供暖果然还是实现不了。
林潇潇弄了许多竹筒做实验,干脆在上面钻上洞,连起来放在食堂里,弄了个可以用热水的洗手池。
用来这个洗手池的功能越来越多。天冷了各家洗衣裳都到这边来了。可比去河里洗冷水强。
顺便说一句,村子里的用水是用几条竹筒从山上的泉眼接下来的。终点在公共食堂,其他家用水需到食堂打水。
距离村子不远有一条小溪,那边有鱼有虾,可以洗衣服。
虽说潮湿的气候让人不太舒服,但却让大自然的物产更加丰富。
莱栖山很大,或者说太大了。
林潇潇原本也想挖山洞,凿穿山体弄个密道。可是莱栖山比牛首山大,地形也更复杂,不适合凿山。
是否要在山上再弄一个类似桃源的地方,林潇潇目前还没想好。
林潇潇在莱栖山忙着,崔盼盼在崇义坊也没嫌着。
昆仑荼书馆重新装修完毕。茶室和书房搬了过去。杂货店变成了真正的杂货店。
茶室和书房的顾客多为文人。这样的店一开始客人是比较少的。
所以,崔盼盼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杂货店上。
这一次,崔盼盼先考察了崇义坊所有的店铺,发现这里的店铺的确以批发为主,仅有几家是做零售的。
崇义坊的位置非常好,来往商队特别多,所以生意都是大单的批发。
看了一圈下来,崔盼盼还是觉得超市型的杂货铺在这里应该是有搞头的。
商队做的当然是大生意,可商队每个成员还有自己的个人需求。崇义坊有一千多常驻人口,这些人也要消费。
把崇义坊比作一个小区。这里有一千人工作和生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要买东西。
崔盼盼便是想把杂货铺做成这个小区的超市。
小区超市的要点是贴近生活,方便生活。
第一样要考虑的是餐点。
崇义坊有饭馆和酒楼。饭馆酒楼的优点是饭菜讲究,缺点是上菜需要时间。
超市的餐点分两种:速食和半成品。
速食可以卖茶叶蛋,肉夹馍,煎饼果子等。这些只做早点,且整个崇义坊都没有重样的。
半成品只在下午卖。把当天新鲜的肉食或蔬菜做成半熟或全熟的状态,顾客可以带回去在加热,抑或直接食用。既可以保证新鲜食材不浪费,又能稍微加价出售。
崔盼盼想得比较清楚,杂货铺餐点的销售对象是各店铺的伙计们,所以整体定价是偏低的。
试营业七天,早餐卖的特别好,下午的熟肉卖的还可以,菜窝窝卖不太动。
崔盼盼根据具体销售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杂货店的餐点直接进入了盈利区。
第二件事是增加了成衣。
崔盼盼观察了一段时间,总结出了大中小三个尺寸的样衣。因为古人会束腰带,所以衣服大了一点也影响不大。
为此,崔盼盼先是批发进货一批麻布。
当时也是凑巧了,正好有一个来自鲁国的商队,他们带来了许多布匹。其中绸缎和带纹的布匹很快就卖掉了,只剩了一堆粗制的麻布。
崔盼盼当时正想着做成衣的事情,便把这批麻布全部买下了。
崔盼盼自己设计了衣服的样子。其实也没啥好设计的,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穿的衣裳。
她自己做的剪裁,然后找绣娘缝制。绣娘是在崇义坊临时找的,按件计工钱。
由于不用绣,布也是裁好的,每件工钱只有三钱。别看钱少,缝制太简单了,几乎发出去就被抢光了。才用了两天就把第一批成衣做出来了。
最终做了大中小号的各十套。这三十套衣裳样式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第一波试水,崔盼盼定价适中。
每套衣裳分上衣和下裤,单买每件十四钱,成套买二十五钱。
别看价钱低,其实利润很高。每件衣服的实际成本在四五钱左右。
关键就看能不能卖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