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大乾百姓不像女真人那样有钱就了,有储蓄的习惯,只要有能力,手里必须要存着一笔钱防止出现意外。最后就是大乾百姓还是太穷了,没钱去买东西。
分析完原因后,王安石还在报纸上鼓励那些商人们开办新产业,用十分确定的语气告诉那些商人,只要新产业开起来,把那些造出来的产品消化了,所有商人都能一起赚钱。
同时他还说那种方式只是权宜之计,毕竟新产业不可能永不止境地开下去,因为人是有数,当人不够用了,新产业也就开不下去,生产东西自然没地方消化,现在大乾遭遇的窘况还会再现。
所以,最好用的办法还是给匠人们加工钱。
除了上面其他官员能想明白的道理以外,王安石心里还有一些想法没有写上去,那就是他觉得现在大乾走的这条路是条不折不扣的死路。
商人逐利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只会尽可能追求利润,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匠人拿到的工钱,绝对没办法把他们制造出来的东西买下来,大乾现在发生的窘况,迟早都会再发生一遍。
可如果把那话一说,几乎是否决了新政得到的所有成果,否决了这条路后,王安石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把那些东西放在心里,之后再细细思索新办法。
而那些商人在看了王安石的报纸后,对王安石提出来的办法大加赞赏,碰见一个人就说王安石大才,大家伙一定要照着王安石的办法去干。
可实际上,几乎所有商人都在等别人先去开产业,先去给工人加工钱,把局势盘活后,他们再跟上,最后根本就没商人去开产业,加工钱。
这种情况下,必须由朝廷出面来解决一些问题了。
然后大朝会上秦构就变得十分头疼了,他早就料到大乾的新政会出现这种毛病,如果可以,他真的想放任不管,任由局势糜烂下去。
但不管不行,这次大乾的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那些官员,就连王安石开设的半山异闻报都卖不动了,更别说其他官员的产业。
要是秦构敢把不用管三个字说出口,那些被堵了财路的官员绝对会把他的皮给扒了。
如果那些官员们主意不靠谱一点,秦构的脑袋还会好受一些,可那些官员们的主意一个比一个靠谱。
吕惠卿把之前王安石提出来的最低工资洗了一下稿,拿出来说了。
吕仲说要扩大市易司的规模,朝廷带头新办产业,并且给一批匠人更好的待遇,好盘活局势。
就连曾公亮这个旧党都说朝廷应该在这时候大兴土木,把钱通过这种方式发给那些愿意干苦力的贫民。
看上去垂垂老矣,马上要告老还乡的寇谦,这时候好像参透了什么本质一样,语出惊人的建议朝廷应该把那些卖不出去的东西都买了分给所有大乾百姓。
还说以后每出现一次东西卖不出去的情况,就应该这么干一次。
秦构听得头都大了,到底有没有人能给他一个稍微不靠谱的建议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