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开科举招揽英才(下)
“哦,刘师傅有话旦说无妨”,虽然苏勒坦刻意称刘好古为“刘卿”,以示亲近,可“刘师傅”三字喊了多年,一个没注意便冒了出来。
刘好古心里一热,侃侃而谈,“臣与首辅的分歧有二:其一、臣以为应该严禁通过捐钱取得监生资格作为出身,而首辅却认为捐生可以弥补官员数量的不足;其二、臣以为应将各省的提学道划归礼部直管,而首辅却认为提学道应隶属于地方”。
听了这话,巴图和坦老脸不由一红,在这两件事上他都存有私心。听说要开科举,很多蒙古贵族都找他为自己家的子弟谋个功名,那些贵族子弟他知道,打仗还行,考试差了些,捐生的存在,可以让未得科名者也有官做;至于提学道划归礼部直管,礼部尚书可是他一直忌惮的刘好古,绝不能划归礼部,会壮大对手的势力!
乾元帝何许人也?很快便将两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
明朝制度,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为监生,监生业满可参加科考,也可以直接做官。刚开始,监生须经严格的考试。但后来变得徒有虚名,捐钱便可以取得监生资格。
捐官的存在把官场的风气搞坏了,有钱就可以做官,在朕的大卫朝绝不可以!苏勒坦皱起了眉头。不过巴图和坦的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如今百废俱兴,到处都缺官,捐生的确可以弥补官员数量的不足。只是,捐钱得到的官职,必然要将捐出的钱捞回来方不算亏,这些捐官的存在助涨了贪腐之风!嗯,宁缺毋滥,朕宁可让官位空着,也不能败坏了官场风气!
他忽然想到了后世的大学制度,眯眼笑道:“巴卿、刘卿,捐生之事,朕是这么想的。官职乃国家名器,绝不可以买卖。所以,国子监的监生业满后,不可直接为官,想做官,必须参加科举、通过乡试。不过,当前也的确缺少官吏,这样吧,让那些监生业满后举行毕业考试。考试优异者,任为吏员,什么司吏、掾史、令史、书吏、典吏、提控、狱典等,都可以。虽然不能做官,为吏也是一条出路,而且吏员如果政绩优异,也可以擢为官员嘛”。
“陛下圣明”,皇帝的话便是圣旨,金口一开,两位阁老齐呼圣明。
至于提学道划归礼部直管一事,苏勒坦既赞成,也不赞成。
明朝的提学隶属于地方,没有独立的衙门,品级也不定,若各省提点学政的是按察使司副使,则为四品;佥事为五品,基本上相当于按察司分巡道。直隶地区则由七品监察御史充任。因为各省的提学道隶属于按察使司衙门,所以容易受到地方官的干扰,破坏科举的公正性。将提学道划归礼部,便不受地方节制,地方官想循私舞弊便难了!从这个角度说,他是赞成的。
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长远看,还是要单独设立教育部管理为好;况且,首辅巴图和坦素与刘师傅面和心不和,划归礼部,他也未必支持。从这个角度说,他是不赞成的。
不愧是莲生大士的肉身显世,菩萨的智慧非常人能及,迅速便想到了解决方法。
“朕觉得教育事关国运,无论是归地方管还是归礼部管,皆有不足。这样吧,各省的提学道仿照直隶模式,由监察御史或者其他京官充任。设立独立的衙门,有密折奏事之权。提学道可以监督督抚,督抚也可监督提学道并于年终给出考语。在涉及科举事务上,归礼部管辖;但建制上,属于朝廷特派。他们便是朕的钦差大臣,所用“关防”印信与督抚相同,任期三年,每届乡试完毕后,吏部要重新提名各省学道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