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英雄有大气魄
“准噶尔旧俗,逐水草,事畜牧”,“问富强者,数牲畜多寡以对。饥食其肉,渴饮其酪,寒衣其皮,驰驱资其用,无一不取给于牲畜”,这是准噶尔部牧民的生活写照。
初继位时,年轻的巴图尔珲台吉骑着白马在准噶尔四处奔驰,口中发出感叹:“再也不能这样活!”他从父亲哈喇忽喇手中,接掌的是一个既强大又贫穷的部落。
哈喇忽喇珲台吉是个英勇无畏的人,打仗不怕死,带着部众四处征战,抢夺了不少牧场和牛羊,打出了一个“强大”的名声,很强大,别的部落都让他三分;可他搞经济的本事差了点,搞来搞去,准噶尔部的经济还是以畜牧业为主,部民们靠牧养马、牛、羊、骆驼为生,一旦遇到白毛灾,草长不出来,便须迁移或者劫掠才能过活。
贫穷能造就勇敢的战士,却打造不出强大的国家。巴图尔珲台吉想改变这一切,不仅让部落强大,更要让百姓富裕。民富才能国富,国富才能兵强!他意识到,不能只依靠畜牧业,还得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事实上,准噶尔部的先民早在十三世纪便已经营农业,但直到今天,农业在准噶尔依然处于停滞状态。究竟原因,一则,王公贵族不重视;二则,牧民们只会放牧,不善耕种;三则,大家伙逐水草而居,游来游去,不能定居,又如何能耕种呢?
迁移到天山北麓后,准噶尔部的活动区域大致稳定下来,巴图尔觉得发展农业的时机成熟了,多次向父亲进言。奈何老父亲一心想争霸卫拉特,最喜的是“宝马弯弓射大雕”,对汉人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改革的事,便暂时搁置。
终于,轮到自己执掌准噶尔部的马鞭,雄才大略如他,迫不及待地立即进行改革。
“我准噶尔境内,不乏泉甘土肥,性宜生植之地,宜倡导农业,以为补充”,他对大臣们说道。说完,即命二弟墨尔根岱青负责耕种事宜;命四弟达尔玛负责建筑和布克赛尔城;又命墨尔根和硕齐联络斡罗斯西伯利亚当局,希望能引入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然而,想让一个习惯了牧马放羊的部落耕田种地,谈何容易!墨尔根岱青找到了很多适合耕种的土地,但却找不到会耕种的人,种地这事儿,确实有些为难苍狼白鹿的子孙!
我蒙古人不会种地?不要紧,其他民族会!
巴图尔珲台吉丝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兴兵劫掠四邻,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的畏兀尔人,边境地区的汉人、俘虏的斡罗斯人强行迁移到自己的牧地,强迫这些“布哈拉”人种地;又向沙俄西伯利亚当局引进种鸡和种猪。
在他的努力下,准噶尔部出现了很多定居点。最大的一处位于霍博克河河谷,他下令在此地仿照西伯利亚城镇的样子,建造一座石城,起名为“和布克赛尔”。
对此,来访的沙俄使者写道:“珲台吉在蒙古边境的和布克赛尔天然界区建造了一座石城从事耕耘,并要在这座小城里居住”,“霍博克萨里(即和布克赛尔)系由三五个小镇构成所有的小镇都位于霍博克河河谷。巴图尔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定居点他请来了和尚,引入了佛教的一切规矩,还将布哈拉的农业人口迁移到这里”。
为了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巴图尔珲台吉多次试图从沙俄和清国那里得到铁匠、木匠、泥水匠、铠甲匠、油漆匠和石匠。
作为一名游牧部落的首领,能够看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意义,的确难能可贵。在他的经营下,准噶尔部的势力日益壮大,和布克赛尔成了卫拉特的政治中心,不断有各部王公、上师、外国使臣来访。一位西方学者这样写道:“有时在新都(和布克赛尔),有时在科布多的营地,他喜欢以威严的仪式接见异国的王公和西伯利亚总督的使节,这个游牧战士已经变成了立法者、农民和商贾之王”。
因为离得近,和硕特部的国师汗看到了准噶尔部的深刻变化,所以才会对巴图尔珲台吉发出“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的感慨。
可惜,咱们的主人公苏勒坦对卫拉特蒙古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穿越前看的那本《四卫拉特史》以及后世各种乱七八糟的电视剧,里面对这位巴图尔珲台吉介绍得不多。辉特部离准噶尔部又较远,他对准噶尔部的变化感触不深,心心念念的,便是那位在历史上征服了整个雪域的国师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