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真正的言灵之术
此时的咸阳宫之中,嬴政没有在章台宫内处理公务,他在公孙丽姬的行宫内看着绝食的公孙丽姬有些无奈。
不过,以嬴政的性格,他注定不会去哄公孙丽姬吃饭,他只是对着门外的赵高下令。
“赵高,无论用什么方法,让她吃饭,让她好好活下去。”
“诺!”
赵高应下,嬴政则是返回章台宫继续处理没有处理完的公务。
赵高在嬴政离开后站在,行宫外对着公孙丽姬说道:“还请娘娘为荆轲先生考虑考虑,莫要自误。”
此话一处,公孙丽姬愣了愣,被抓至今,她还没有听到过荆轲的消息,但是赵高这明晃晃的暗示却让公孙丽姬如坠冰窟。
她对于荆轲的爱胜过了惶恐,于是她开始进食。
章台宫之中,嬴政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政务,看似刚才的事情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插曲,只是如果他真的不在意,他何必去公孙丽姬的寝殿?
就在此时,公孙策悄无声息出现在嬴政面前。
“公孙先生?”
“莫要声张。”公孙策拿起嬴政面前用来垫肚子的糕点,吃了一块,“我回来是为了看昌平君的大戏,没有想到,先看到了你的戏。
公孙丽姬真的很重要?以至于让你魂不守舍?你骗不了我,伱的心已经乱了。”
“重要,却无法与我的大秦相比。”
嬴政的回答很中肯,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都无法媲美他的帝国,除了给他下了心理暗示的公孙策。
“昌平君想要安排一场针对你的刺杀,做好准备了吗?”
“这是自然。无人能够在公孙先生的守护下,成功刺杀我。”
嬴政不着痕迹的太高公孙策一手,让公孙策眉头挑了挑。
“若我没有及时归来,阿政准备如何应对对方的大宗师?”
嬴政身边宗师级别的战力还是有几个的,比如赵高,这货虽然没有掌控罗网,但是他的境界确实是宗师境界。
所以荆轲的刺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宗师的刺杀。
秦国只有尉缭与关内侯是大宗师,此时的尉缭已经随着王贲前往魏国作战,关内侯又是宅男一个。
嬴政身边根本没有大宗师守护才对,所以公孙策很好奇嬴政应对大宗师的后手是什么。
“公孙先生可知射日箭。”
“大羿射日所用的箭矢?”
“正是。”嬴政站起身,走出章台宫走向朝堂所在的兴乐宫,“先生且随我来。”
很快,嬴政来到行乐宫之中他的王座之前,嬴政按下王座扶手之下的某个按钮。
下一刻,王座背后的墙壁打开,一枚造型有些奇特的弓弩出现在墙壁之后。
“此物之上搭载的箭头正是射日箭,足以一击击杀普通大宗师,为我大秦的底蕴之一。”
公孙策的身形悄然出现在王座之侧,公孙策凑近射日箭仔细观察,他看到了箭头之上的裂痕与箭头之上的特殊字符。
“有意思,这枚箭头之所以有强大的力量全部源自于这些符文。没研究过?”
“没有。”嬴政微微摇头,“自先祖得到此物之后,从未研究过这些符文,先祖认为即使研究,也未必有成果,不如不研究。”
“原来如此。”公孙策点了点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楚国很快就会以荆轲为使者出使。
从我秦国边境出发,想要绕过楚国直达魏国大梁需要经过三十八座城池。昌平君不会不清楚。
此时蒙毅已经攻下数座城池,不出所料的话,楚国会用剩下城池作为出使的礼物。
以此换取荆轲面见你的机会,真是处心积虑。”
如果荆轲与大宗师真的成功,那么秦国会内乱,此时楚国出兵完全可以夺回城池,甚至进一步侵吞秦国的一部分土地。
如果失败,那就只能白白让出这些城池方便王贲进攻大梁。
“好算计,可惜注定不会成功。”
公孙策记下箭头之上的符文,随后离开咸阳宫,无声无息的回到太尉府,开始闭关。
箭头之上的符文与焰灵姬眉心的符文给了公孙策一定的启发,公孙策觉得他可以开始着手复刻一部分龙文。
此刻的楚王宫之中,有些狼狈的项燕正在与楚王负刍会面。
“老将军,好一个老项将军,以你之能力,为何会被几个年轻人追杀的如此狼狈?”
面对楚王负刍的咄咄逼人,项燕沉默片刻,随后项燕将昌平君的计划告知楚王负刍。
“昌平君与我联系,告知了臣下刺秦计划。”
“刺秦?”楚王负刍成功被项燕的话语带偏,他暂时放弃指责项燕,“说来听听。”
“以剑客荆轲为使者,携带割让城池的国书前往秦国,同时让大宗师随行。待荆轲见到赵政的一刻,荆轲率先行刺。
荆轲失败之后,大宗师随后出手击杀赵政,赵政一死,秦国内乱,到那时,我等便可以出兵,直取咸阳。”
项燕对于刺秦计划很看好,在他心里,此刻的公孙策与兵魔神还在秦国边境。
咸阳宫内根本没有大宗师的存在,即使嬴政死后楚国无法继续开疆拓土,也可以减缓楚国灭亡的脚步。
楚王负刍听完项燕的介绍,他的表情一阵变幻,随后负刍询问项燕:“有多大把握?又需要付出多少城池?”
听到负刍的疑问,项燕知道这个计划基本会得到实施。
“约莫八成的成功把握。至于割让的城池,秦国若是想要从侧面进攻魏国大梁,需要绕过我大楚三十八座城池。王上,可以酌情思索割让多少城池。”
“好!”负刍点了点头,“那就割让城池,秦国急需三十八座城池,那孤就给他三十八座城池!”
此时,浑浑噩噩的荆轲踏入了楚国境内。
魏国遍寻公孙丽姬无果的荆轲,继续追寻公孙丽姬的踪迹。
奈何魏武卒掳走公孙丽姬之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所以荆轲根本不知道公孙丽姬下落的线索。
他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个人一个人的追问,大梁问遍,他就离开大梁,魏国问遍,他就离开魏国。
浑浑噩噩的他此刻踏入楚国边境,当他进入官道旁的小庐之际,他听到了一阵议论声。
荆轲坐定,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一群围坐在角落的酒徒吸引。
他们正议论得火热,声音虽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在荆轲的心头。
“你们听说了吗?秦王嬴政最近收了个新妃子,听说还是个美人呢!”一个酒徒唾沫横飞地说道。
“哦?美人?哪儿的人?”另一个酒徒好奇地凑了过去。
“嘿嘿,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是魏王进献的。”
“魏王?秦王都在打魏国,他怎么会突然送妃子过去?”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说这个妃子原本不是魏国人,而是卫国人,后来不知怎么就被魏王给抓了,直接献给了秦王。”
听到这里,荆轲的瞳孔猛地一缩。卫国?妃子?难道是……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公孙丽姬的身影。
那个温柔善良的师妹,竟然被魏王抓去献给了秦王?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荆轲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一拍桌子,大声质问道:“你们说的那个妃子,是不是姓公孙?”
酒徒们被荆轲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纷纷转过头来打量着他。
见荆轲一脸焦急和愤怒的样子,其中一个胆大的酒徒冷笑道:“怎么?你认识那个妃子?那又如何?她现在可是秦王的宠妃,你就算认识她也没用!”
荆轲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么放弃,但面对秦王嬴政和整个秦国的强大势力,他又该如何才能救出公孙丽姬呢?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酒徒站起来挑衅道:“小子,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吧?竟然敢在这里大呼小叫。信不信我们今天就让你横着出去?”
荆轲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知道这些酒徒都是些市井之徒,虽然人数众多但实力有限。
他必须速战速决才能尽快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救公孙丽姬的方法。
于是荆轲不再犹豫,身形一动便冲入了酒徒们中间。
他的拳脚如风般凌厉迅猛,每一击都带着强烈的劲气直逼要害。
酒徒们虽然人多势众但根本无法抵挡荆轲的攻击不一会儿便纷纷倒在了地上哀嚎不已。
荆轲没有理会他们的哀嚎声而是转身走出了酒馆。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想办法救出公孙丽姬否则她可能会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
然而面对强大的秦国和秦王嬴政荆轲又该如何才能成功呢?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荆轲独自沿着官道行走,微风吹得他衣袂飘飘,却无法吹散他心中的焦虑与迷茫。
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营救公孙丽姬的计策。
然而他深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秦王嬴政是秦国的王,秦国兵强马壮,想要从他手中救出公孙丽姬无异于虎口夺食。
更何况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流落江湖的剑客,手中无兵无权,又该如何与秦国抗衡呢?
荆轲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他既不想放弃营救公孙丽姬的机会,又不想让自己陷入无谓的牺牲之中。
然而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却是如此的艰难。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荆轲回头一看只见一名身着黑衣的蒙面人正向自己冲来。
他心中一紧连忙拔出腰间的长剑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然而那蒙面人却并没有攻击他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给你的信。”蒙面人冷冷地说道。
荆轲接过信疑惑地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若欲救公孙丽姬,速来此地。”
信上并没有署名但荆轲却从字迹中看出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他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这封信的来历。他收起信剑指蒙面人道:“你是谁?为何要给我这封信?”
蒙面人没有说话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