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晏懿直觉义正言辞地拒绝投降之事,他又不敢,他怕断了自己最后的一条退路,一时间,在晏懿的心中只剩下了挣扎。
在挣扎许久之后,晏懿终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他的手下,很快就写出了一封回信。
他要看看齐王是否真的是如同信中所说那般,如此看重自己。
眼下,他还可以待价而沽,还不是贱卖自己的时候。于是,在不久后,一封书信被送出了易城,送到了颜聚的书案上,很快这封信又被传回了临淄。
“晏懿似乎拒绝了大王的劝降?”当杨崇浏览着晏懿的回信之时,弄玉给他端上了一盏凉茶,随后顺势坐在了杨崇的身边。
“信中的内容是拒绝的话,但这封信既然出现在这里,难道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杨崇将书信递给了好奇的弄玉,分析着信中的内容,对晏懿的心态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把握。
“晏懿既然回信,这个举动本身就映射出了他的一些心思?”
弄玉快速将信件浏览了一遍,只见上面的辞藻堪称华丽,上边的内容则是说什么自己深受燕王喜信任,才将大将军的职位交给他,在眼下燕国这般危机存亡面前,他绝对不会背叛燕王,但他还是要感谢来自齐王的看重,只是立场不同,不得不拒绝而已。
晏懿在信中说的可称是冠冕堂皇,只是,他若真的是像信中他所描述的那般伟光正的话,又何必将这封信送来呢?
“不错,这个人可不是什么铁骨铮铮的人,只要让他看到燕国的局势已经不妙,让他做出背叛燕王和燕国的举动并不是什么难事,易城的燕军若是投降,仅仅凭借蓟城可挡不住我的十五万大军。”杨崇道。
晏懿,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不怎么光彩,不过杨崇却没有厌恶晏懿的理由,毕竟现在对于杨崇来说,晏懿的品性越是不堪,对于他来说就越有利。
在他的手中毕竟有着十万燕军精锐,燕军虽然不是战力多么强大的军队,但也是十万名真真切切的青壮,是十万条性命,齐军想要拿下他们可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就是十万头猪聚在一起也算的上是一支庞大的力量。
“这么说燕国这一战的关键就在晏懿身上了?”弄玉问道。
“不错,我们要加快速度了,赵国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杨崇道。
‘大王,你既然知晓赵国在秦军的进攻中坚持不了多久,为何不出兵帮助赵国,而是去攻打燕国呢?大王不应该不知晓唇亡齿寒的道理啊。”弄玉不解地问道。
在过去的几年中,正是因为齐国与赵国的合作才使得秦国在数次的战争中毫无收获,甚至还损兵折将,按理说,这一次赵国经受大灾,在最虚弱的时候却要迎战秦军,这个时候,齐国更应该是全力支援赵国才是,但杨崇却选择了进攻燕国。
“唇亡齿寒的道理我自然是知晓的,只是这个道理不仅我知晓,秦王政也知晓,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我去救援燕国,秦军在极限之时,可以出动六十万大军大战两年以上,他这一次只派出了三十万大军攻打赵国,我若是做出救援赵国的势头,就会有更多的秦军陈兵在齐秦两国的边界。”杨崇道。
“以秦王政的能力,这样的事情他做的出来。”弄玉沉吟道,秦王政,她也是认识的。
“所以为了闭关给秦王政添加麻烦,我干脆直接攻打燕国了,这样一来,秦王政就可以安心的进攻赵国了,你看我这个朋友怎么样,是不是很有义气?”杨崇神色轻松地说道。
“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只是为什么我听起来感觉怪怪的,还有,你就不担心赵国真的被秦国攻灭吗?眼下赵国的局势可并不乐观。”弄玉提醒道。
“赵国当然会灭。”杨崇笃定道。
“那你为何?”弄玉追问道,她对杨崇的谋算很有兴趣。
“因为我也想要看到赵国被灭啊。”杨崇的答案出乎弄玉的预料,她猜想过各种答案,唯独没有想到过杨崇的回答竟然是这样的。
“为什么?赵国明明是我们的盟友。”弄玉愈发的不解了。
“亲兄弟尚且有反目的时候,更何况是盟友,我们与赵国的关系未必就有那么牢靠,你要知道,邺城、安阳等地本来是属于赵国的,虽说它们已经被赵国送给了我们,但在赵国内部就真的没有人对此有怨言吗?”杨崇反问道。
“但在秦军的压力面前,赵国即使有怨言,也只能忍着。”弄玉道。
“你也说了,那是在秦军的压力面前,若是哪一天秦国不攻打赵国了,而是一心谋划我们齐国呢?弄玉,盟友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人。”杨崇很有耐心地为弄玉解释着。
“赵国若是被秦国灭了,那赵国就是死人了,又怎会变成我们的人呢?”杨崇越是解释,弄玉越是疑惑。
“秦国将赵国攻灭,赵人的仇恨就会集中向秦国,这时,我们若是能够将赵地从秦国手中夺回来,你说,那时赵人可还会像敌视秦国一般敌视我们吗?“杨崇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想让秦国攻灭赵国,让秦国承担赵人的灭国之恨,然后我们再从秦国手中夺来赵地,如此以来,我们就是赵人的解救者,而不是他们的敌人,大王的谋划堪称高明,只是大王,你要知道,眼下的秦国实力之强就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正面抗衡的,等秦国灭了赵国,其实力毕竟更加强大,那时,你又怎么可能从秦国手中夺回赵地呢?”弄玉提醒道。
杨崇的计划听起来很完美,但其中却有着致命的缺点。
但这些杨崇真的没有看到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