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西部大开发,君臣
洛阳的刘协正在努力,金茂这边也没闲着。
从长安到陇西的第一条石板路建成,加上第一批木牛流马完工,金茂亲临长安,为此事庆贺。
鲁肃、诸葛亮、庞统等人陪同视察。
现场还有大司农属吏汇报红薯、土豆、玉米等美洲作物种植情况。
由于十三州中的十州都有各自的农业系统,金茂并不打算插手,便将美洲产物先在地广人稀的西北地区进行试种。
效果显而易见,比传统水稻、粟米、小麦种子的产量高得多,虽说没有达到后世亩产,但也是极为惊人。
土豆产量最高,亩产高达四千斤(1吨),东汉时期一亩地为470平米左右。
红薯和玉米稍次之,有1千斤(250kg)左右。
目前,金茂培育的最优秀水稻种子亩产才5到7石(150-210kg),这都能养活四千多万人口。
要是普及这些种子,大汉人口还能翻好几倍。
更难能可贵的是,土豆、红薯、玉米等种子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且耐干旱,不需要像水稻一样精耕细作,人力、物力完全不在同一档次。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顶饿。
即便如此,见惯金茂神奇之处的鲁肃等人,仍然惊为天人。
贾诩要是知道,一定嗤之以鼻,金茂身上发生再神奇的事,也不足为怪,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年轻。
这样一来,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庞统率先向金茂贺喜道:“殿下,有如此神种相助,打通西域指日可待!”
金茂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他轻轻摇了摇头,道:“庞士元言之有理,但吾等之志,岂止西域?这些作物,不仅是解决粮食短缺的钥匙,更是开启民富国强之门的金钥匙。它们将让我们的子民免受饥饿之苦,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吾欲借此良机,不仅在西域推广种植,更要遍植中原,乃至更远的南方与北方。同时,我们需改良耕作技术,提高产量,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此外,还需建立仓储制度,确保丰收之年有余粮,以备不时之需。”
“再者,这些作物耐干旱的特性,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更多原本不适宜农耕的土地上进行尝试,比如荒漠边缘、山地丘陵,甚至是盐碱地。这不仅能扩大耕地面积,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至于不顶饿的问题,我们可以探索多种食用方式,如加工成面粉、薯干等,增加其饱腹感。同时,鼓励百姓种植多样化作物,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
“庞士元,你且着手准备,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并协调各地官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才,为国家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样的要求,按理来说有些过分,但在场之人无不知道,金茂就是这样有谁用谁的性格,从不拘泥于形式。
庞统尚年轻,巴不得肩上担子更重些,立马拜谢道:“喏。”
一旁的诸葛亮看得眼热,别看他如今担负着部分后勤工作,但作为一名工作狂,诸葛亮巴不得把满宠手里的活,全抢过来。
“殿下!”诸葛亮上前一步,进言道:“如今粮草丰足,何不进一步,同时修建车道与石路?”
金茂摇头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急躁。”
诸葛亮再拜道:“非也,殿下请听我一言。”
说罢,诸葛亮从袖子中取出一册厚厚的纸书。
金茂疑惑地从侍卫手中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文字。
“这是何物?”
诸葛亮回答:“此乃我演算此策是否可行之法。”
可行性报告?
金茂认真看了两眼,看不懂,便随手递给鲁肃,道:“子敬看看吧。”
鲁肃恭敬地接过,认真核算起来,算术这方面,鲁肃经过多年锻炼,也算得上当世顶尖,自然看得明白。
金茂看向诸葛亮,说道:“说说你计划吧。”
诸葛亮大喜,开始逐步解释每一阶段的建造工程应该如何展开。
他详细描绘了每一个细节,从选址的考究到材料的甄选,再到工匠的调配与培训,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他对全局的精准把控与深思熟虑。
金茂听得津津有味,即使不看那账本也能听得明白。
“这么说,你认为凉州、并州、司隶地区所产粮草就足够同时开两线工程?”
“正是!”诸葛亮肯定道:“凉州地处西北,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加之近年来雨水丰沛,粮食产量连年攀升,足以作为我们工程初期的主要粮草供应地。并州虽地广人稀,但畜牧业发达,马匹牛羊众多,不仅能为工程提供丰富的肉食补给,其皮毛、筋骨亦可加工成建设所需之材料,减少对其他资源的依赖。至于司隶,作为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能迅速汇聚四方物资,确保工程所需之各种奇珍异材及时到位。此外,我已命人详细调查各地民力,合理调配劳力,确保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源。”
“你的考虑果然周全。”金茂点头赞许,眼中闪烁着对诸葛亮能力的认可,“但工程浩大,耗时日久,若遇天灾人祸,又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已制定了多套应急预案。首先,加强气象观测,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其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再者,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各项工程之间有足够的缓冲期和替代方案,一旦某处受阻,能迅速调整计划,保证整体进度不受影响。同时,我还将派遣特使前往各地,安抚民心,确保民众对工程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良好局面。”
金茂听后,心中大石落地,一副就该如此的表情看着诸葛亮,“有你主持大局,我甚是放心。那么,就按照你的计划,即刻着手准备,务求早日建成,造福百姓。”
诸葛亮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定不负主公所托,誓将此项工程打造成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
金茂点头,看下鲁肃,后者严肃地抬起头说道:“殿下,此册粗看没什么问题,但臣亦不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