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森对着前边的两个少女说道:“道统这东西,你们以后可以慢慢熟悉。现在我同意传你们基础的练气法。说到练气,在下层的池子旁,有个灵气间,里面有个琉璃盏,每隔三天便可以去哪里打坐两个时辰,修炼灵气的时候,可以事半功倍。至于具体的时间安排,到时候你们问问碧莲师娘便好了。”
两个少女穿着虹绸做成的长襦衣,连连点头。她们不敢不将陆森的话记在心中。
毕竟眼前的一切,漂亮的喷泉,晶莹剔透的琉璃建筑,这初冬都有百的大院子,甚至是头顶永不熄灭的光灯,都告诉他们,这是她们这辈子,最好的机会,最好的前程。
错过了,或者因为不听师令而被逐出师门的话,就算是自杀也后悔不来。
陆森看着两个乖巧的少女,心中也颇是无奈。
虽然她们两人很适合修行,也被系统认定具备‘徒弟’资质,但两人由于从小在青楼里长大,那种地方,九流混杂,又被教导着察颜观色,因此这两个徒弟年轻尚幼,却已满肚子心思了。
当然不是说什么坏心思,而是说情绪很杂,颇不稳定,总喜欢东想西想。
因此,她们两人是练不了御剑术的。
别说她们,就连陆森都没办法练御剑术,只有碧莲可以。
但陆森可以和杨金练双修之法。
然后问题又来了,他又不可能与两个少女双修,毕竟是自己徒弟不说,还是未成年人,他根本不可能往这方面想。
因此,两个徒弟只能修炼最基础的练气法。
打基础其实是件好事,只是……入门很难。
即使有灵气炉帮着把其它能量转成灵气,让她们吸收,也是很难的。
庞梅儿就是典型的例子。
她在这里待了一年多了,经常泡在灵气炉的旁边,但因为没有与陆森双修,她的经脉迟迟无法扩展和改变性质,也就无法吸引灵气。
即使吸收了一点点,也很快散逸掉。
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至少在灵气了滋润下,庞梅儿身体更好了,皮肤也更光滑漂亮了。
等到赵碧莲带着两个女徒弟去见识灵气炉后,陆森则招来了黑柱。
黑柱现在也不黑了,经过三年的食补,以及时不时练点武艺,现在他人也长得牛高马大,面盯憨厚,看着颇是可靠。
“黑柱,你去一趟杭州城,拿着我的令牌,让碧天阁给我散播这些消息和内容。”
陆森将一张写满字的纸推到了黑柱面前。
“好的,郎君。”黑柱没有看纸上的内容,直接就把东西收在了怀里:“可需要我从杭州城带些豆回来,小人估计你应该嘴馋了。”
“也行,麻烦你了。”陆森想了会,点点头。
天天待在家里吃果子,喝蜂蜜,吃山上的飞禽走兽,虽然味道都不错,但吃多了还是会腻味的。
虽然这里离杭州城远,但陆森现在lv3了,可以多做一个纳物盒子出来,给黑柱带上,只要在隐蔽的地方把东西收进纳物盒里,就算是几个时辰后再取出来,豆依然会热气腾腾的。
味道依旧鲜美。
黑柱轻陆森微微弯腰,然后走了。
凉亭周围一下子就没有了人,静悄悄地,只有喷泉的水声,以及周围飞行玉蜂发出的嗡嗡声。
陆森闭眼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计划,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没过多久,杨金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陆森的背后,然后双臂缠上后者的颈脖,身体靠了上来。
“官人,我现在很闲,要不要一起修炼啊。”
杨金脸红红的,虽然说成亲也快三年了,两人老算是老夫老妻,但她主动出击的话,还是会觉得害羞。
陆森反问道:“准我喝蜂蜜吗?”
“不准!”
“那没有意思,看不到你求饶的样子。”
“官人就只会欺负我。”杨金脸更红了,随后她突然想到件事情,问道:“你什么时候要了梅儿,再不把她收入房中,她就要成老姑娘了。”
现在庞梅儿就快十八岁了,在北宋这时候,十八岁还没有‘出嫁’,会被外人暗中讥笑的。
陆森想了会,说道:“待过段时间,我带她回趟京城,去见见庞太师。不管怎么说,这事虽然不能明办大办,但至少也得给梅儿一个堂堂正正的交待。”
杨金愣了下,随后她摸上陆森的脸,开心地说道:“我家官人做事就是大气。”
任何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男人有担当,有始有终。
又过了数天,立冬。
因为杭州就是海港城,这段时间挺冷的,但由于海水能大量放热,因此杭州城还没有下雪的迹象。
但接近结冰的温度,挟着湿湿地海风吹到人的身人,刺骨得冷,比下雪的时候还要难受。
然而就是在这种气温下,杭州城的街道依然热闹喧哗。
而与此同时,一则很有意思的传闻,在杭州城传播开来。
“你听说没有,陆真人放新的神物出来了,听说是什么仙稻。”
“好像叫袁氏巨人稻,似乎是这个名字吧。”
“碧天阁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一位姓袁姓仙人弄出的种子,长成后,稻高近一丈,结出的稻米比普通的大得多,而且据说不用施肥,只要有水就能长。”
“我早听说了,现在传得极为玄乎,说什么亩产能到千斤以上。”
“哪里玄乎了,那是陆真人弄来的稻子,仙稻啊,有这产量很正常好不。”
“就是,陆真人是什么人,那可不是一般的术法。”
“你们说稀奇不,别的真人,都是搞什么开坛施法,撒豆成兵,呼风唤雨之类的,陆真人总搞些什么仙果蜂蜜,仙家皮影戏之类的怪玩意,现在又弄起稻米来了。”
“不好吗?我觉得很好,要真是有亩产千斤以上的稻种,种遍全天下,世间再无饥垺之苦,那陆真人就是再世神农了。”
“陆真人不算,那是袁氏巨人稻,不是陆氏巨人稻,陆真人只是把这东西从仙界带出来罢了,真要说的话,是袁神农。”
ps:写到这里,有些感叹。当初写大纲的时候,已经把巨人稻的情节给安排好了的,那时袁老还健在,还在新闻上笑着说,要把巨人稻的产量推到两千斤以上,让子孙后代都能在禾下乘凉。然而没等我写上两百章,这情节都没有出来,人就走了。
唉,缅怀袁老。
(本章完)